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

题目
单选题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
A

黄道线

B

回归线

C

日界线

D

本初子午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际上通常以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0度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每个时区的经度是( ).

A.12度

B.15度

C.24度

D.36度


正确答案:B

第2题:

国际上以()天文台的的经线作为零经度线,我国北京位于()时区。


正确答案:格林尼治;东8

第3题:

自1884年起,国际上将全球划分为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的范围为______个经度.


正确答案:
24    15

第4题: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的经线,叫做0度经线。

  • A、美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 B、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 C、法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正确答案:B

第5题: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

  • A、黄道线
  • B、回归线
  • C、日界线
  • D、本初子午线

正确答案:D

第6题:

初中地理《经线和经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江苏省苏州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经线和经度
2.内容: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为了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中国位于东半球。



活动
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
1.找出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说出东半球的经度范围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2.看看0°经线和18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图、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图,分别穿过的陆地和海洋。说出为什么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
3.基本要求:
(1)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2)要有适当的互动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4)讲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判读方法。
答辩题目
1.说出经度的判断方法。
2.简述板图板画的教学意义。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2015年5月12日15时05分在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该如何做?(学生发言后,教师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我们观察一下,地球仪上除了地轴、南北极点还有什么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的经线和纬线。
1.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经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经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活动】
(1)分别请同学上讲台来用准备好的彩线标示出两条经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经线。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并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经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经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经线的定义: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2)经线的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③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画出任意一条经线,并观察所画的经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2.经度
转承: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经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展示图片】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
【师生共同归纳】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查找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观察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环节三:课后作业
课后自学纬线和纬度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定义、特点
2.经度
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
【答辩题目解析】
1.说出经度的判断方法。
【参考答案】



(1)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数值逐渐增大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经度性质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东西经度不同)。
2.简述板图板画的教学意义。
【参考答案】
(1)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2)揭示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
(3)利于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4)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利于化难为易。
(6)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7)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

第7题:

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1884年在()举行国际子午线会议。

  • A、美国华盛顿
  • B、英国伦敦
  • C、法国巴黎

正确答案:A

第8题: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纬度会议,在会议上创立了标准时制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墨卡托坐标表示法中,横轴是(),纵轴与()重合。

  • A、赤道,格林尼治经度线
  • B、经度线,纬度线
  • C、格林尼治经度线,赤道
  • D、纬度线,经度线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制定,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B、与会各国的妥协
  • C、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 D、世界市场日益紧密的需要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