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期和各期主要表现。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期和各期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的骨骼改变,
重症佝偻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分期
初期:出现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无骨骼改变,X线正常;
活动期(激期):6月龄以内颅骨软化,7—8月变成方头:方头、串珠肋、手足镯、鸡胸、肋膈沟、膝内翻、膝外翻、K行下肢畸形、靴状颅、佝偻。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期和各期主要表现。(儿科)


正确答案: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期和各期主要表现:
1、分期: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的骨骼改变,重症佝偻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
2、初期:出现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无骨骼改变,X线正常;
3、活动期(激期):6月龄以内颅骨软化,7—8月变成方头:方头、串珠肋、手足镯、鸡胸、肋膈沟、膝内翻、膝外翻、K行下肢畸形、靴状颅、佝偻。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表现。

第2题:

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多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
(2)神经精神症状;
(3)枕秃。

第3题: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本病最常见于3个月至2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兴奋性改变。因此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佝偻病在临床上分期如下:(1)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激惹、烦闹、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汗多且与室温无关,可出现枕秃。骨骼改变不明显,血清25-(OH)D下降,血清PTH升高。此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①骨骼改变头部: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最早出现的体征,主要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也称"乒乓头"。8~9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出现方颅。也可以表现为前囟闭合延迟,或乳牙萌出延迟。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婴儿,可表现为肋骨串珠、鸡胸及漏斗胸、肋膈沟。四肢:6个月以上患儿可有佝偻病手、足镯。下肢畸形见于能站立或行走的1岁左右的患儿,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腿)。此外,可有脊柱后凸畸形,严重者甚至骨盆畸形等。②肌肉改变: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呈蛙腹。③其他: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条件反射形成慢;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和贫血。④血生化及骨X线改变: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骼畸形与好发年龄。(3)恢复期:经足量维生素D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1~2个月降至正常,骨骼X线影像在治疗后2~3周后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宽,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4)后遗症期:少数重症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或运动功能障碍,多见于2岁以上儿童。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正常,骨骼X线干骺端病变消失。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四期的特点:

第4题:

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多汗;枕秃
(2)骨骼改变
①头部: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宽或迟闭、出牙延迟
②胸部:肋骨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
③四肢:手脚镯、X型腿、O型腿
(3)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

第5题: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1.早期:骨髂变化不明显。此期患儿常多汗,烦躁不安,好哭,枕部秃发等。粘膜有卡他性改变、腹泻、便秘,并有神经症状,如抽搐、喉痉挛。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典型表现,如头痛、方颅、鸡胸、串珠状肋,脊柱后凸、侧凸,骨盆前后径变小,四肢所有长骨骨骺扩大变宽,腕部如手镯,踝部如脚镯,膝内、外翻。出齿晚,不规则,好发龋齿。
2.恢复期,经过有效治疗,病情好转,精神神经症状消失,骨髂病变不发展。
3.后遗症期:多见于二岁以上小儿,经治疗,仅遗留骨髂畸形。

第6题:

简述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骼(长骨)X线改变特点?


正确答案: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明显增宽,大于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第7题:

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主要是骨骼改变、肌肉松驰和神经精神症状。
⑴骨骼改变:在疾病的早期骨骼X线检查无明显变化,但血清碱性磷酸酶已升高。佝偻病的极期主要为骨骼改变,以生长快的骨骼部位最明显。
⑵肌肉松驰:全身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力降低致肌肉松驰。
⑶神经系统症状:早期患儿哭闹,睡眠不安,哺乳及睡眠时头部多汗,汗液刺激局部使患儿常摇头,在枕上摩擦而致枕后秃发。

第8题: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或骨组织矿化不全,或骨质软化症,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儿。
2.病因
(1)日照不足 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在日光中紫外线照射下经光化学作用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为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任何原因所致的日照时间不足均可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减少。故本病冬春季多见,北方高发。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婴儿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甚少,不能满足需要时,易发生本病。
(3)生长过速 骨骼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不成正比时,易发生本病。
(4)疾病因素 肝胆、胃肠道慢性疾病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利用,严重肝、肾疾病也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5)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惊厥类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糖皮质激素能拮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而导致佝偻病。
3.临床表现 本病最常见于3个月至2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兴奋性改变。因此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佝偻病在临床上分期如下:
(1)初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激惹、烦闹、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汗多且与室温无关,尤其是头部,刺激头皮而摇头擦枕出现枕秃。骨骼改变不明显,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血清25-(OH)D下降,:PTH升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此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主要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最早出现的体征,主要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也称“乒乓头”。8~ 9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出现方颅。也可以表现为前囟闭合延迟,严重者可迟至2~3岁;或乳牙萌出延迟。
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婴儿,可表现为肋骨串珠、鸡胸及漏斗胸、肋膈沟。
四肢:6个月以上患儿可有佝偻病手、足镯。下肢畸形可见于能站立或行走的1岁左右的患儿,如“O”型“X”型腿。
2)肌肉改变 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腹肌张力低下呈蛙腹,运动功能发育落后。
3)其他 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条件反射形成慢;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和贫血。
(3)恢复期 经足量维生素D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1~2个月降至正常,骨骼X线影像在治疗后2~3周后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宽,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正常,骨骼X线干骺端病变消失。少数重症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或运动功能障碍,多见于2岁以上儿童。

第9题:

简述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期和各期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的骨骼改变,
重症佝偻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分期
初期:出现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无骨骼改变,X线正常;
活动期(激期):6月龄以内颅骨软化,7—8月变成方头:方头、串珠肋、手足镯、鸡胸、肋膈沟、膝内翻、膝外翻、K行下肢畸形、靴状颅、佝偻。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表现;

第10题: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期为?


正确答案:初期(早起)、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