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湿地作用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题目
单选题
对人工湿地作用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除去悬浮物

B

除去水中的有机物

C

脱氮除磷

D

增加水的溶氧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图为1975年、2000年和2007年我国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统计图,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5-2000年各类湿地面积减少
B.2000-2007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
C.1975-2000年天然湿地面积增加
D.2000-2007年各类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阅读。

A项:1975-2000年只有沼泽湿地和湿地总面积较少。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1975-2000年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2000-2007年海岸湿地和河流湿地面积减少,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2题:

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右图。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水中有机物增加,这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B.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未得到任何改善
C.人工湿地可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污水
D.人工湿地既无能量输入,也无法进行物质循环

答案:C
解析:
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水中有机物有所减少,这是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并且植物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故A错误;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植物可以从水体中吸收N、P、K等无机盐,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无机营养,故B错误;由表中进出口检测的COD和BOD数据可知,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水中的有机物在减少,原因可能是由于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等作用,从而净化了污水,这样水体的富营养化也得到了改善,故C正确;人工湿地中的能量输入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污水中的有机物,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故D错误。

第3题:


根据上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沼泽湿地面积占水资源一级分区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的近40%
B.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相比,滨海湿地与人工库塘面积相差最小
C.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是西北诸河最主要的湿地类型
D.河流越长,流域面积越大,湿地类型越多,湿地面积越大

答案:D
解析:
A项,由表格第三行可知沼泽湿地占比为39.19%,近40%,正确;B项,由表格的第一、三行可知,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库塘的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6.91%、23.48%、23.89%、39.19%、6.54%,则滨海湿地与人工库塘面积相差最小,正确;C项,由表格倒数第2行可知,西北诸河的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库塘,面积分别为434242.3673775、3899918、191778,则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是西北诸河最主要的湿地类型,正确;D项,根据常识,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黄河为第二大河,但由表格知两者的湿地面积均小于松花江,错误。故答案选D。

第4题:

在数值模式中,描述人工影响的作用,无需再加上人工影响的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质的净化机理非常复杂,它不仅可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同时具有一定的去除氮磷能力,关于人工湿地脱氮机理,下列哪点说明是错误的?

A. 部分氮因为湿地植物的吸收及其收割而去除
B. 基质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可实现氨氮的硝化和反硝化
C. 因为湿地没有缺氧环境和外碳源补充,所以湿地中没有反硝化作用
D. 氨在湿地基质中存在物理吸附而去除

答案:C
解析:
提示 人工湿地根据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实现对污水的生态化处理。(1)直接净化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污水中的无机氮、磷等,供其生长发育,通过收割植物去除。(2)间接净化作用:生长在湿地中的挺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向地下部运输,释放氧到根区,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在植物根区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形成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在缺氧的基质中创造氧化条件,能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硝化细菌的生长,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达到除氮、磷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或开环,或断键形成简单分子、小分子,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湿地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

第6题:

下列关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的叙述中,哪几项正确?( )

A.人工湿地进水悬浮物含量不大于100mg/L
B.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的填料层应由单一且均匀的填料组成
C.人工湿地常选用苗龄很小的植株种植
D.人工湿地的防渗材料主要有塑料薄膜、水泥或合成材料隔板、黏土等

答案:A,D
解析:
为了综合发挥各种填料的优势,人工湿地中选择多种不同功能的填料组成复合填料床,故B项错误。人工湿地不宜选用苗龄过小植株,故C项错误,D项正确,A项正确。

第7题: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质的净化机理非常复杂,它不仅可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同时具有一定的去除氮磷能力,关于人工湿地脱氮机理,下列哪项说明是错误的?(  )

A.部分氮因为湿地植物的吸收及其收割而去除
B.基质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可实现氨氮的硝化和反硝化
C.因为湿地没有缺氧环境和外碳源补充,所以湿地中没有反硝化作用
D.氨在湿地基质中存在物理吸附而去除

答案:C
解析:
湿地去除氮磷的作用机理是借悬浮的、底泥的以及寄生栖息于植物上的细菌的代谢作用将凝聚性与可溶性固体进行生物分解,并利用植物根毛的输氧及传递特性,使根系周围连续呈现好氧、缺氧及厌氧状态,相当于许多串联或并联的处理单元,使硝化、反硝化作用得以在湿地中进行。在此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氮、磷、重金属以及难降解有机物能被植物吸收而去除。

第8题:

人工湿地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是( ) 。

A 物理、化学协同作用
B 物理、生物协同作用
C 生物、化学协同作用
D 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

答案:D
解析:

第9题:

拉姆萨(Ramsar)公约分类系统中,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该系统的湿地类型:()

  • A、滨海湿地
  • B、内陆湿地
  • C、人工湿地
  • D、河流湿地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以生态功能维护和保持生物多样性为目的湿地是()。

  • A、表流型湿地
  • B、潜流型湿地
  • C、自然湿地
  • D、人工湿地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