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

题目
单选题
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

B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C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D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10k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先确定评价等级,再确定评价标准
B.应先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再确定评价范围
C.应先进行区域污染源调查,在确定评价因子
D.应先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再确定评价等级



答案:B
解析:
B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应同时进行,选项A错误。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应先于评价范围内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故选项C、D错误。选项B所述正确。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的气象观测资料是()。

A:评价范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
B:评价范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C:评价范围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D:评价范围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资料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第3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5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D: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答案:B
解析: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关于“确定评价区范围”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确定评价范围
B.如果界外区域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应扩大到界外区域
C.评价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D.如果评价区外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縮小评 价区的范围


答案:C
解析:
【参考荅案】:C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确定评价区范围的原则。答案显然,考生务必要灵 活运用之,尤其在案例分析中。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关于土壤环境影响预测,说法正确的包括()

A.预测评价范围略小于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B.预测评价重点是占地范围外对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累积影响
C.预测评价重点是占地范围内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影响
D.土壤环境影响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

答案:B
解析:

第6题:

(2013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相同
B. 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
C. 预测范围可小于评价范围
D. 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无关

答案:A
解析:
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真的内容中,关于调查内容和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需要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调查评价范围内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用于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以及计算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的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B.二级评价项目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用于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以及计算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的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C.二级评价项目调查项目只调查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D.三级评价项目调查项目只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关于评价内容与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各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长期监测监测数据,按HJ 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均浓度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B.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评价,对采用多个长期监测点位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相同时刻各监测点位的浓度平均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评价,对采用补充监测数据进行现状评价的,取各污染物不同评价时段监测浓度的最大值,作为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D.对于各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补充监测数据现状评价内容,按HJ 663中的统计方法对各污染物的年评价指标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

答案:A,D
解析: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关于数据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优先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
B.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的,可收集评价范围内近3年其他污染物的历史监测资料。
C.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可采用评价范围内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
D.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的,可选择符合HJ 664规定,并且与评价范围地理位置邻近,地形、气候条件相近的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点或区域点监测数据。

答案:A,C
解析: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采用评价范围内近3年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B.可采用评价范围内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C.可采用评价范围外近3年其他项目的历史监测资料
D.可通过现场监测获取资料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三种途径,包括: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②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③进行现场监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