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治愈标准(  )。

题目
单选题
如何确定治愈标准(  )。
A

治疗后2周复查分泌物,以后每月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

B

治疗后10d复查分泌物,以后每月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

C

治疗后7d复查分泌物,以后每月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

D

治疗后1个月复查分泌物,以后每月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

E

治疗后1个月复查分泌物,阴性即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叫做导流标准,如何确定导流标准(不允许基坑淹没情况)?


答:①导流标准:
选择导流设计流量进行施工导流设计的标准;
②确定:a根据导流建筑物的保护对象,失事后果,工程规模,使用年限选择导流建筑物级别;
b根据导流建筑物的级别和围堰类型选择选择洪水重现期;
c风险度分析。

第2题:

弱视治愈后如何防止复发?


正确答案: (1)遮盖疗法要等待视力恢复正常后逐步地去除。先每天打开2小时,1个月后疗效巩固则延长打开时间至每天4小时,以后到6小时、8小时,直至全日打开或由全遮盖改为半遮盖巩固疗效。巩固疗效期间,不放松精细作业。
(2)视力正常后头6个月需1月复查1次,以后改为3个月、半年1次,直至追踪复诊3年彻底治愈为止。
(3)如果发现弱视眼视力下降,可重新遮盖健眼,弱视眼仍能提高到原来的水平。
(4)对斜视弱视除进行增视疗法外,努力训练两眼单视机能和融像力。如发现视力下降,则应恢复后像治疗,后像疗法不应突然停止,应逐渐减少次数及延长间隔,慢慢停止,停止后应经常用弱视眼看电影、电视、写小字、做精细工作,或在绘有黑白线条的转盘上做绘画游戏,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刺激黄斑机能,防止退步。

第3题:

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的质量标准如何确定?


参考答案:

供应给退耕农户的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粮源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高价位商品周转粮为主。凡不符合口粮标准的,不得供应给退耕农户。


第4题:

国际退火铜标准是如何确定的?电阻率与电导率是如何换算的?


正确答案:国际电化组织于1913年为了区分材料的方便方法,该组织标定工业高纯铜1m长,1mm截面积,电阻为1.72Ω,20℃温度,其电导率为100%。电导率符号为σ,单位%IACS或国际退火铜标准的百分数。在涡流检测中,电导率不用绝对值而是用相对值。因为各种金属合金的相对电导率有很大差别,如一个良导体电阻就低,电阻率和电导率成倒数关系,但电导率和电阻率单位不同,概念也不同,因此不能直接核算。为了把电阻率单位μΩ·cm转换成百分比,可用下式换算:σ被测2/σ标测×100%=ρ
2标测/ρ被测×100%,2式中σ--电导率m/Ω·mm,ρ--电阻率Ω·mm/m。

第5题:

地基承载力如何表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如何确定?


正确答案: 地基承载力以f表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可通过式f=kR。(其中k为岩石地基均质系数,R。为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计算求得或查表确定。

第6题:

砼强度等级是如何确定的?普通砼试件的标准养护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砼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采用标准养护的普通砼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到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温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第7题:

如何确定标准地面积?


正确答案: 在林分调查中,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林木株数来确定标准地面积大小。
具体规定是:
(1)在近、成过熟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00株以上的树木;
(2)在中龄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50株以上的树木;
(3)在幼龄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300株以上的树木

第8题:

如何确定治愈标准( )


正确答案:C

第9题:

什么称为标准公差?标准公差等级如何确定?


正确答案:国际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称为标准公差。标准公差用IT表示。国家标准规定500mm以内的尺寸有20个公差等级,用代号IT01,IT0,IT1—IT18表示。

第10题:

如何选择除涝标准?如何确定排渍流量?


正确答案: 1.在我国《水利动能设计规范》中,把除涝设计标准定义为:“一般以涝区发生某一设计频率的暴雨不受涝为准。”除涝标准的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可根据排水地区具体条件决定。除涝标准的具体选择,还应根据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论证分析确定。
2.单位面积上的排渍流量称为设计地下水排水模数或排渍模数,其值决定于作物品种、土壤质地、水文地址条件和气候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