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pH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尿pH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A

肾小管酸中毒pH增高

B

尿pH增高见于酸中毒

C

膀胱炎pH增高

D

素食为主pH偏碱

E

肉食为主pH降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测定胎儿、胎盘功能,最常用的检测项目是

A、甲胎蛋白(AFP)测定

B、尿雌激素/肌酐(E/C)比值

C、胎儿头皮血pH测定

D、血清胎盘泌乳素(HpL)测定

E、尿雌三醇测定


参考答案:E

第2题:

有关试带法尿蛋白测定,错误的是

A.采用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B.主要与球蛋白反应
C.主要与白蛋白反应
D.尿pH>9可出现假阳性
E.尿pH3可出现假阴性

答案:B
解析:
蛋白测定采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主要对清蛋白敏感。

第3题:

测定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有何临床意义?


本题答案: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约70%来自糖皮质激素代谢,测定它可以反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正常男性为14~41μmol/24h尿,女性为11~28μmo1/24h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时,尿17-羟类固醇含量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艾迪生病)时,尿中17-羟类固醇排出减少。

第4题:

尿相对密度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尿相对密度增高的临床意义: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周围循环衰竭、使用造影剂等。
(2)尿相对密度减低的临床意义: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胶原疾患、使用利尿药等。尿相对密度易受生理、病理、药物甚至混浊度影响,故用于对肾功能估计时连续测定比一次测定更有意义。测定尿相对密度还对鉴别糖尿病与尿崩症有意义。

第5题:

9项尿液分析仪在8项尿液分析仪上增加了()

  • A、尿蛋白的测定
  • B、尿pH的测定
  • C、尿白细胞酯酶的测定
  • D、尿维生素C的测定
  • E、尿酮体的测定

正确答案:C

第6题:

关于干化学法尿比密测定说法,错误的是

A、pH变化范围6.2~7.0

B、当pH>7.0时,比密测定结果偏低

C、当pH>7.0时,作为碱性尿损失的补偿,应在测定结果基础上加0.005

D、测定结果表达值变化范围1.000~1.030

E、用干化学法观察尿崩症患者比密变化方便易行


参考答案:E

第7题:

尿渗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判断肾浓缩功能;禁饮尿渗量在300MOsm/kgH2O左右时,即与正常血浆渗量相等,称为等渗尿;若<300mOsm/kgH2O,称低渗尿;正常人禁水8h后尿渗量<600mOsm/kgH2O,再加尿/血浆渗量比值等于或小于1,均表明肾浓缩功能障碍。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酸性肾病等慢性间质性病变,也可见于慢性肾炎后期,以及急、慢性肾衰竭累及肾小管和间质。
②一次性尿渗量检测用于鉴别肾前性、肾性少尿:
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浓缩功能完好,故尿渗量较高,常大于450mOsm/kgH2O;肾小管坏死致肾性少尿时,尿渗量降低,常<350mOsm/kgH2O。

第8题:

有关试带法尿蛋白测定,错误的是

A.采用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B.主要与球蛋白反应

C.主要与白蛋白反应

D.尿pH>9可出现假阳性

E.尿pH<可出现假阴性


正确答案:B

58.B。蛋白测定采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主要对清蛋白敏感。

第9题:

简述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瘤及双侧增生、肥胖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尤以肾上腺皮质肿瘤增生最为显著。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艾迪生病。

第10题:

测定血液的pH值有什么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pH值是一个可以直接判断酸碱紊乱方向的指标,如pH值<7.35为酸中毒,pH值>7.45为碱中毒。此外,从pH值还可以看出酸碱紊乱的程度,但pH值作为判断酸碱失衡的指标也存在着局限性,它的改变不能区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pH值如在正常范围,可能为:①酸碱平衡维持正常。②酸碱平衡紊乱,但代偿良好。③同时存在酸、碱中毒而互相起抵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