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题目
问答题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研究表明,3岁儿童比1岁半儿童微笑的总次数有所增加。其中,儿童自己由于玩得高兴而笑起来的情况,即对自己的微笑,在1岁时占的比例较大,而3岁时很小。即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在整个幼儿期,社会性情绪不断发展,出现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儿童开始是为了逃避惩罚和得到他人的认同而开始遵守情绪表达规则,随着情绪表达的逐渐社会化,幼儿逐步发展出遵守情绪表达规则的能力,并尽可能表现出积极情绪。4岁儿童主要依靠眼色作为交往手段,而8岁儿童则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


答案:
解析: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幼儿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阶段过渡。在中、大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幼儿非常希望被人注意,为人重视、关爱,要求与别人交往。  (3)表情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些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社会化。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第2题: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2)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3)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4)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第3题: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没有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B.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C. 自我调节化

D.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参考答案:C

第4题:

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和易表现性。


正确答案:易感性

第5题:

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将来的智力发展优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
  • B、学前儿童情绪表现为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 C、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 D、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C

第6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四个方面:
(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4)从零乱到成体系。

第7题: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1)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在:
①情绪的社会化。
②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③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2)举例分析以上各点。

第8题:

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在不愉快的时候也不哭;(2)孩子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行为有所不同,在父母之前较少克制,而在他人面前时就有所克制;(3)委婉的表达。

第9题:

儿童情绪社会化趋势的表现


正确答案: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表情的社会化

第10题:

问答题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研究表明,3岁儿童比1岁半儿童微笑的总次数有所增加。其中,儿童自己由于玩得高兴而笑起来的情况,即对自己的微笑,在1岁时占的比例较大,而3岁时很小。即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在整个幼儿期,社会性情绪不断发展,出现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儿童开始是为了逃避惩罚和得到他人的认同而开始遵守情绪表达规则,随着情绪表达的逐渐社会化,幼儿逐步发展出遵守情绪表达规则的能力,并尽可能表现出积极情绪。4岁儿童主要依靠眼色作为交往手段,而8岁儿童则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