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临近高考前,两个见义勇为的高中生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受伤后没能参加高考。教育部门决定为两位考生设置单独高考,同时有人提出将道德素质纳入高考加分。对此你怎么看?

题目
问答题
临近高考前,两个见义勇为的高中生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受伤后没能参加高考。教育部门决定为两位考生设置单独高考,同时有人提出将道德素质纳入高考加分。对此你怎么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果你是一名高考考生,()的考前点拨,考前信息咨询,考生心理咨询,高考查分等栏目会对你很有帮助。

A.武汉热线

B.海南招生信息网

C.首都在线

D.上海热线


参考答案:A

第2题: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高考出现了“高考移民”现象,特别是一些高官子女参与其中,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走人才强国之路,取得卓著成效。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国大学最重要的入学考试,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从2015年开始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这一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移民现象恰好反应了当前中国高考还存在一些教育不公平的教育问题。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各地之间高考制度中存在的较大高考入取分数差;
    
第二、各所大学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录取比率;
    
第三、国家未完善对高考移民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法规;
    
第四、当地政府没有做好相应的户籍管理工作;
    
第五、新闻媒体没有对高考移民进行正确的解读,没有正确的引导人们正确看待高考移民;
    
第六、学生家长没有正确认识到高考的公平公正性,从而使用了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
    
解决高考移民现象,或者说促使教育公平需要多管齐下:
  
第一、国家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第二、各所大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正确调整录取比率;
  
第三、国家完善对高考移民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法规;
  
第四、当地政府做好相应的户籍管理工作;


  
第五、新闻媒体对高考移民进行正确的解读,正确的引导人们正确看待高考移民;
  
第六、学生家长没有正确认识到高考的公平公正性;
促进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解决高考移民问题还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相信国家坚持对教育问题下重拳进行整治,假以时日,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最终消失。

第3题:

在外省参加高考的广州户籍考生在哪里办理“三侨生”证明?


参考答案:考生在广州市侨办办理“三侨生”证明。开具的证明由广州市侨办转到考生参加高考的外省市侨办。

第4题:

某家媒体公布了某市二十所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并按升学率的高低进行排序。
专家指出.升学率并不能作为评价这些高中的教学水平的标准。
以下哪项不能作为支持专家论断的论据?

A:学生在进入这些高中前,需要参加本市的高中入学考试,而这些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有明显的差距
B: 本市升学率高的高中配备了优秀的教师
C: 有些高考升学率较高的高中其平均高考成绩却低于升学率较低的高中
D:有些高中之所以升学率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考生虽然高考成绩很好,但是由于选择专业和大学的倾向性,而决定复读

答案:B
解析:
题干要求选择不能支持的选项。
题干中专家的论断是升学率不能作为评价这些高中的教学水平的标准。A
项说明升学率高的学校可能是本身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基础就好.
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关系不大。支持了专家的论断;C项直接支持了专家的论断;D
项也从侧面说明了升学率低可能另有他因而不是由于教学水平低,支持了专家的论断。
而B项说明升学率高的高中教学水平高,反而削弱了专家的论断。故答案选B。

第5题:

高考期间,送考生的车辆出现轻微违法,交管部门进行教导之后可以免除处罚。有人说这是双重标准,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每年的高考来临,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不论是考生、家长、亦或学校,此时此刻都陷入高度紧张;因为毫无疑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几乎意味着一个考生一生的命运;意味着考生背后一个家庭几代人光宗耀祖的期望;为地方增光的一份荣誉,万一考出几个状元或几个清华北大,更可以作为教育政绩在媒体上吹嘘几个月,高考已不是私事。
  
而我们就顺理成章的看到公安部交管局年复一年的在高考前夕出台各种为高考考生提供保障的通知,当然很多规定内容也确实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巨大的便捷,比如“高考期间,有条件的城市要在主要路口和重点路段设立护考小分队,通过配备警用摩托车,为遇有道路交通拥堵、发生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导致交通延误的考生提供应急帮助”、“保障接送考生车辆的优先通行,必要时可以派出警车引导通行------”等等。这无疑都是交通管理部门深得民心的人性化管理举措,也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关怀。
  
但高考期间,送考生的车辆出现轻微违法,交管部门进行教导之后可以免除处罚。似乎有些不靠谱。打眼一看是属于人性化管理,但仔细想想,却很容易让人对这种“好心”条款产生疑惑,难道就因为高考很重要,就可以无视法律的威严或者拿执法的权力对法律进行变通吗?或者说执法者真的有权力公然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放任吗?


  
高考很重要,但高考重要并不意味着接送考生的车辆可以违章,就算是通知所说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这也是违法行为,违法就是违法,好象并不存在“依法予以教育警告后放行”的所谓法条,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也不应该是执法部门随心所欲的对法律条文进行自由裁量,该扣分就扣分、该罚款就罚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唯一原则。
  
第一,谁都知道高考有着严格的进场时间限制,事实上交警在处理接送考生的车辆出现违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既尊重法律威严又不影响考生赴考赶路时间的办法,比如可以在坚持依法处理的前提下,对违章车辆先放行,再高考后处理,既照顾了特殊性,又彰显了严肃性,同样也是人性化执法,完全没有必要放弃基本的法律原则。
  
第二,“对接送考生车辆发生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如何界定也是一个问题,同样是接送高考考生的车辆一但出现超出所说范围,请问交警要扣下车辆让考生冒着迟到的风险吗?显然也不是办法,车辆可以扣下,但交警应该优先尽快协助考生通过其它交通工具赶到考场、之后再对车辆进行处理才对。也就是说对执法者来说,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也没有特例,但可以在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基础上,采取相对人性化处理的方式方法;
  
第三,违法的是司机并非考生,交警真正要全心全意帮助的是考生而不是开车的司机,这点要分清楚。否则难免某些司机会打着接送考生的幌子,任意违反交通规则,危害到更多人的公共安全,这绝对与交通管理部门照顾考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第四,其实不论是不是接送考生的高考车辆,交警部门任何时候都要严肃把握交通执法的尺度,同时也应该在此基础上高效执法,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交警因为有太多执法自由裁量权,不论违章情节的轻重与否,动辄将车辆长时间控制在一边,办事效率低下成了常态。
  
因此,对于所谓的“人性化“执法,交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正。一定要在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唯一原则之下,再进行人性化的改进,这也是我国深化依法治国理念的真正践行。

第6题:

今年高考出现很多家长带小孩子求神拜佛,现象很普遍,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日,今朝金榜题名时”,高考是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对每个学生乃至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每个学生的一个人生转折点。对高考重视本来就是应该的、并且无可厚非,但出现考前求神拜佛,相信所谓的“神明”能够助自己高中榜单的讽刺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主要原因有:
  
第一,考生或者考生家长对高考的科学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要学习考试必须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和归纳总结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努力付出。没认识到临时抱佛脚的可笑,或者心理作用以为可以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
    
第二,人们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及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迷信思想,自以为是一种信仰,实则是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尤其是被一些所谓的“风水大师”所骗,从而迷失了自我;
    
第三,现在的宗教商业化越加严重,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教堂不再是以纯粹的净化人们的心灵为目的,媒体为了获得头条,对教会的一些报道也不够真实客观;
    
第四,政府没有对宗教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一些影响较大的夸大不实的情况未能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监督处理。
  
为了让大家崇尚科学,也让读书人不再闹出如此笑话,应该做到:
    
第一,个人应正确的认识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要期许通过投机取巧能掌握真正的知识;
    
第二,教育文化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引导人们认知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开展更多的相信科学的相关公益讲座或宣传,让人们能够更加了解科学,远离迷信;
    
第三,宗教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教会的管理,更加的切合实际的宣传教义,并且净化人们的浮躁的心灵。新闻媒体也要进行正确的报道以及舆论引导。
    
第四,国家规范对宗教的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一些坑蒙拐骗的所谓的“风水大师”进行严厉的处理,以儆效尤。
    
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几个方法多措并举,人们不仅会认识到迷信的错误性,也会从实际出发,努力奋斗。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也应该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实意义,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7题:

高三学生小王高考前为排解压力,无照骑摩托车进山放松。路上被交警查处后,作出罚款500元、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因高考临近,其父亲提出申请,希望能允许小王全身心地参加高考,在高考之后继续接受法律处罚。交警中队研究后同意了小王父亲的申请。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我们常说“法律无情”。高三学生小王无照驾驶,因其高考生的特殊身份,交警中队做出了延期拘留的处理决定。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法律不仅有其“无情”、威严的一面,也有其“温情”、灵活的另一面。在交通执法中实行柔性的宽严相济的做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执法效果,在执法中普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此事件中的交警中队没有强硬执法、照搬法条,而是站在一个高考考生及其家庭的角度,充分考虑违法者的实际情况——高考在即,又是初犯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本着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理念,交警中队采取了“暂缓执行”的弹性处罚方式。相信经过此番事情的教育感化之后,学生小王会更加珍惜即将到来的高考机会,未来的人生路上也会更加懂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这才是法律教育作用的真正目的。
  
  其次,我们要清楚柔性执法是什么。柔性执法即柔和执法。在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过程中,作为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基层执法人员更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抛弃一脸严肃、“高高在上”的样子,在法治框架下将“微笑”融入执法过程中,将人性化融入处理方式中。针对不同情节的违法行为施以宽严相济的处罚措施,做到案件处理合法、合情、合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杜绝“重处罚轻教育”、“只处罚不教育”等以罚代管的现象。让政府管理更容易被管理对象理解和接受,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这正是柔性力量的强大。
  
  最后,我们要区分柔性执法不是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霍乱法纪,而是一种执法理念的转变、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方法的创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社会矛盾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社会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问题,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提升法律意识、程序意识、服务意识,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
  
  宽严相济、柔性执法正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工作思路,未来也即将开创一个新的工作局面。希望我们不再看到城管与摊贩、交警与司机的“互殴”,不再听到群众对选择执法、钓鱼执法、暴力执法的抗议,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宽缓、和谐的执法环境。

第8题:

“给定资料3、10”都提到高考虚假加分问题,对这一问题你怎么看?要求:观点明确,言简意明,字数不超过250字。


正确答案:
作答A:
高校在招生时试行了加分政策,举凡学科竞赛获奖、少数民族等均有特殊“照顾”,许多考生由此圆了大学梦,他们成了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受益者。
有受益者就有受害者,自从加分政策出台后,来自民间的质疑声一直没有中断过,人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由于加分过程不透明,监督不到位,暗箱操作不可避免,有关系者浑水摸鱼,以假乱真,损害了教育公平权。
我以为,既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不应该人为制造不平等,不论何种理由加分,都会影响公平公正,果真需要特殊照顾,不妨通过特招方式,单独录取,只要进了考场,大家都应当一视同仁,谁分数在前,谁就优先录取,这才是教育的公平公正,否则,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掠夺与侵占。依我来看,不如取消加分来得清白与公正。
评析:本答卷观点过于偏激,高考加分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不应彻底废除。
作答B:
高考加分,从制度设计层面看,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和“修正”,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理念。最近几年,高考虚假加分丑闻层出不穷,而获取虚假加分的手段五花八门:四体不勤的考生,可以成为体育特长生而获得加分;一直都是汉族的考生,高考前摇身一变成了少数民族。各种各样的虚假高考加分,不但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而且让这项政策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很多考生和家长为此愤愤不平。
我认为,应该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制度改良和校正,以剥离其中的腐败成分,还其本来的面目,其核心就在于信息的公开透明,社会监督的无处不在。这不仅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保障所有孝生平等竞争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行政权力公信力的一种救赎。
评析:本答卷正反两面都分析到了,持辩证的态度看待高考加分,论述有理有据,是一份不错的答卷。

第9题:

政府欲进行高考改革,把艺术、体育纳入高考评分标准,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关于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国家做过长期的探索。以前我们提过“让学生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推出过“德、智、体、美、劳”的考查体系。今天重提这个话题,在高考中适当考查艺术、体育,我觉得十分必要。

我们知道,随着物质的丰富,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形态,有些现象直叫长辈们感叹“看不懂”,比如低头一族的出现,比如有些年轻人除了谋生的技术学习一下,别的书根本不看,谈不上什么人文修养等等。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所的报告,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呈现下降,这是令人痛心的数字。究其原因,跟我们的教育制度是大有关系的,像澳大利亚的小孩,他们在3岁以前跟中国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是基本相当的,而一旦到了3岁以后,上幼儿园了,局面就大不一样了----澳大利亚的孩子还保有4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而中国的孩子,比如北京市的孩子,在3到6岁的阶段,户外活动时间就只有可怜的1个钟头!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没有强健体魄的国民是做不到的。现在政府提出在高考中增加考查艺术、体育科目,就是要从体制上保证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意识。这将使中小学的体育课、艺术课从“杂科”转变成主科或半主科。

当然在实施细节上需要谨慎论证,如何确定合理的艺术、体育分数占比,倾听专家意见,也可以召开听证会,必要时参考别的国家的经验。考生认为此事可以选取一两个省份先做试点,然后总结、完善、推广好经验。

第10题:

 教育部下发关于高考加分项目“瘦身”的通知,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教育部等部门此次清理、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力度大、要求严、亮点多,让人不由得为之叫好。这是对多年来社会呼吁的诚恳回应,体现了有关部门提振高考公信力、维护教育公平的决心。
  
  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为了激励素质教育,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平,即高考分数并不能充分反映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或特长,所以要用加分政策予以弥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考加分的效果与初衷南辕北辙,概括起来有“三宗罪”:
  
  一是导致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各种丑闻层出不穷,各种神通花样翻新。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连“唯分数论英雄”的低层次公平都遭到破坏,严重损害了高考公信力。
  
  二是高考加分反而强化了应试教育——当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只是为了获得高考加分,它就会异化为更加疯狂的应试教育,增加了学生和学校的负担。比如奥赛,本应是少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当它与高考加分相挂钩,就变成了难学的功课,比应试教育还应试教育。
  
  三是高考加分对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不公平——他们没条件、没机会学习各种特长,很难获得加分,在高考中自然拼不过城里学生,致使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名校中农村生源比例畸低。
  
  高考加分涉及各种利益纠葛,清理、规范并不是容易之事,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让人欣慰的是,这次教育部等部门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甚至不惜“一刀切”。
  
  细读《通知》,至少有三个亮点:一是将全国性加分项目减至最少,除省级优秀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5类人员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外,其他加分项目一律取消。二是对地方性加分项目作出严格要求,除了明确取消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外,对于其他加分项目,规定只适用于本省所属高校在本省招生,大大降低了加分的实际价值,使其成为鸡肋。三是对加分分值作出明确限定,2016年1月6日之前已经取得各种奖项、称号的学生,能否获得高考加分由各省决定,但加分分值不得超过5分。
  
  可以看出,这次对高考加分的清理是比较干净彻底的,只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就很难获得生存空间。而严格执行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加强信息公开,接受民众和舆论的监督;二是加强责任追究,对违规者决不姑息迁就,让弄虚作假的成本远高于收益。
  
  高考公平事关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少一点加分项目,就会多一点高考公平。同时应该看到,许多事实证明,高考很残酷!但是,我们的高考不是“炼狱”,升入大学也并非就进入了天堂,高考不过是一场考试,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处驿站,也并非通往罗马的必经之路。成功之路条万千,在制度寻求改革完善的进程之中,每个个体找到自己的道路才是至关重要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