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结束后,重庆爆出考生冒充少数民族加分事件。关于这个问题,网民展开激烈争论。 网民甲: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对于汉族考生不公平,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 网民乙:对少数民族高考考生的优惠政策过时了,应该进行调整,否则无法避免类似的冒充事件发生。 作为关心我国民族工作的你,怎么评价网民的上述看法。

题目

2009年高考结束后,重庆爆出考生冒充少数民族加分事件。关于这个问题,网民展开激烈争论。 网民甲: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对于汉族考生不公平,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 网民乙:对少数民族高考考生的优惠政策过时了,应该进行调整,否则无法避免类似的冒充事件发生。 作为关心我国民族工作的你,怎么评价网民的上述看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自治区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研究生可以同时测试考生与该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相关的少数民族语言水平,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下列属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政策导向的是:( )。

A.开展民族识别

B.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C.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D.民族地区干部待遇


答案:ABD

第3题:

中国法律规定公民平等,也容许合理差别,下列哪项不属于可容许的差别()。

A.同期入职的小李和小王,小李的工资是小王的两倍

B.到临产期的小美跟人事部请产假

C.高考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考取本地大学有加分政策

D.小丽觉得缴纳的税额应该要低于工资低的小美


正确答案:D

第4题:

甲乙两省分别命题高考,现有甲省的 A 考生高考分数 605 分,乙省 B 考生高考分数 597 分,所以 A考生的分数肯定高于 B 考生的分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5题:

你作为上级部门代表,检查高考纪律。当地部门不配合,考生家长意见很大,你该怎么解决这种情况?


第一、我会沉着冷静对待,我是上级部门代表,代表的是上级,所以到当地首先与教育局主管领导联系,要求陪同视察;

第二、对于不配合工作的人员我会和当地教育局领导反映,具体批评教育由教育局负责;

第三、我会和考生家长亲切交谈,表明态度和立场,一定会确保高考纪律,确保考场安全;

第四、如果现场十分混乱,我会请示领导,请求当地安保支持;

第五、在回到原单位后,将此次行动做以说明,报送领导审阅。自己也会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活动做铺垫

第6题:

只有汉族帮助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没有帮助汉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7题:

《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

A.应当

B.适当

C.必须


参考答案:B

第8题:

文成县符合优待的少数民族高考考生加几分()。

A、5分

B、8分

C、10分

D、15分


参考答案:A

第9题:

D.“高考加分政策”能充分体现考生不同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体现了竞争中的公平和“能者居之”的选才标准,是值得提倡的,出现的虚假加分现象并不影响加分政策的公平性。( )


正确答案:√
出现的虚假加分现象,是某些特权阶层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争取不正当加分,这一行为损害了加分政策的公平性,在实行高考加分政策过程中应加强监督。

第10题:

2016年高考中,安徽石台县考生因为眼镜被探测仪“报警”,监考老师将其眼镜暂时收缴,半小时后归还考生,致使高度近视的考生考试受到影响,然而作为人生第一大考的高考却因此受到影响。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有关高考公平性的事件总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2016年的“高考眼镜门”事件更是挑拨了社会的神经,然而,谁都没错的“眼镜门”事件也不意味着对,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从规定上的严明到执行上的严防,是一种进步,不存在是非之惑,但选择何时介入、何种方法,却还是有高下之分。‘选A固然没错,但选B更好’,利弊权衡的选择题如何判断,既体现工作方法,更体现人性关怀。”
  
  在此次事件中,监考人员按照制度发现可疑作弊工具,及时上报,等待上级通知再归还,本身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问题不在于他及时向上级汇报了,而在于他收缴眼镜之后,在这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从考场到相关部门是怎样层层上报的,效率为何如此低下,以及考场是否采取应急措施,给学生提供一副暂时使用的替代眼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但是,相关调查只是认定监考员没有过错,却只字未提接到监考员汇报后,作出“相关要求”的人的过错以及半个小时才通知归还的相关部门的过错。该明确的责任主体没有明确,这才给外界造成了“谁都没有过错”的错误印象。
  
  由此,我们更应该从此事中反思如何寻找“遵守制度”与“人性关怀”的平衡点。
  
  客观来讲,学生也好,监考员也罢,还是探测仪,出现失误与意外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每年都能听到诸如考生漏带身份证、准考证、考试工具缺乏等意外事件,遇到意外事件,严守制度是底线,而应急补救措施才是关键。就比如在“高考眼镜门”事件中,当监考人员发现眼镜可疑,需要层层上报,等待上级通知,那在等待的时间里为何不想办法找一副眼镜给考生呢?可以通过借用工作人员的眼镜等方式先应急处理,真正做到为考生着想,毕竟高考是中国学子人生的转折点,不作为并不意味着就是“不犯错”。
  
  而现实生活中,“不犯错”恰恰是当下很多执法人员的信条,无论是高考监考老师,还是日常的公职人员,执法人员,以为工作只要“不犯错”即可,并没有真正实现服务考生、服务群众的宗旨,因此,不犯错不应该是我们评价合理与否、权衡利弊的标尺,应该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刚柔并济”为制度保驾护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