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9/L,

题目
单选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9/L,血小板为50×109/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本例出血主要原因是().
A

血小板功能异常

B

纤溶亢进

C

血小板减少

D

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引起DIC

E

血中有类似抗凝物质出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L,血小板为50×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答案:E
解析:
1.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2.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3.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第2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L,血小板为50×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出血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功能异常
B.纤溶亢进
C.血小板减少
D.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引起DIC
E.血中有类似抗凝物质出现

答案:D
解析:
1.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2.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3.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第3题:

男性,33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大便呈紫红色入院。化验:Hb85g/L,WBC1.5×109/L,PLT53×109/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加幼稚细胞占0.85(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临床分型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非淋M1型

C.急非淋M2型

D.急非淋M3型

E.急非淋M5型


正确答案:D

第4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9/L,血小板为150×109/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临床分型为()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髓系白血病M1型
  • C、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 D、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
  • E、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

正确答案:D

第5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9/L,血小板为50×109/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临床分型为()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髓系白血病M1
  • C、急性髓系白血病M2
  • D、急性髓系白血病M3
  • E、急性髓系白血病M4

正确答案:D

第6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L,血小板为50×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临床分型为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髓系白血病M1型
C.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D.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
E.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

答案:D
解析:
1.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2.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3.M3骨髓象特点有:出血广泛而严重,90%患者有DIC,因为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有: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胞核偏,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1~3个,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有70%~90%患者可检测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即t(15;17)

第7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9/L,血小板为50×109/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 A、胞质少,有空泡
  •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正确答案:E

第8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L,血小板为50×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本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临床分型为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髓系白血病M

C、急性髓系白血病M

D、急性髓系白血病M

E、急性髓系白血病M

本例出血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功能异常

B、纤溶亢进

C、血小板减少

D、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引起DIC

E、血中有类似抗凝物质出现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E

第9题: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瘀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9/L,血小板为150×109/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 A、胞质少,有空泡
  •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 E、胞质中较易见到奥式小体,可呈柴捆状

正确答案:E

第10题:

男性,65岁,手脚麻木伴头晕3个月,并时常有鼻出血。体检:脾肋下3.0cm,肝肋下1.5cm。检验:血红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数1100×109/L,白细胞数21×109/L 该病临床上易并发()

  • A、血栓形成
  • B、溶血
  • C、肺部感染
  • D、骨骼破坏
  • E、皮肤出血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