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建港口的港池和航道需要疏浚,根据地质报告分析,土质为淤泥、亚黏土和硬黏土,泥土处理方式为外抛,运距为30km,宜选择

题目
单选题
某新建港口的港池和航道需要疏浚,根据地质报告分析,土质为淤泥、亚黏土和硬黏土,泥土处理方式为外抛,运距为30km,宜选择()组合承担疏浚施工。
A

耙吸式、绞吸式、链斗式挖泥船

B

绞吸式、抓斗式、链斗式挖泥船

C

链斗式、抓斗式、耙吸式挖泥船

D

绞吸式、耙吸式、抓斗式挖泥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港需进行航道加深疏浚工程,航道长20km,由5万t级航道加深至10万t级航道,抛泥位置距航道疏浚区12. 5km,施工期间保持正常营运,施工土质适宜各种挖泥船施工,某疏浚公司承揽了该项工程,如何合理选配疏浚设备是完成该项工程的重要因素。
问题:
(1)应选择何种挖泥船作为完成该项工程的主要疏浚设备。
(2)试从工程特点和船舶性能方面阐述选配该种设备的必要性。


答案:
解析:
(1)应选择耙吸式挖泥船作为完成该项工程的主要疏浚设备。
(2)该工程的主要特点是,航道较长,反映弃泥距离较远;由5万t级航道加深至10万t级航道,表示航道仍需营运。因此,所选挖泥船应具备长距离卸泥的能力,同时施工期间要保持航道的正常营运。绞吸挖泥船排距较短且对营运船舶干扰较大,不太适宜;斗 式挖泥船所配泥驳虽可满足长距离卸泥要求,但其占用施工水域较大,干扰船舶营运,尚需拖轮配合施工也不可取。而耙吸挖泥船具有自航、自挖、自载和自卸的性能,在施工作业中不需要拖轮、泥驳等船舶,不需要绞车、锚缆索具等船舶移位、定位设备,而且在挖 泥作业中船舶处于航行状态,不需要占用大量水域或封锁航道,施工中对在航道中的其他船舶航行影响很少,其自航自载性能使其特别适合于较长距离的航道施工,因此选择耙吸式挖泥船作为完成该项工程的主要疏浚设备是必要的。

第2题:

某新建港口的港池和航道需要疏浚,根据地质报告分析,土质为淤泥、亚粘土和硬
粘土,泥土处理方式为外抛,运距为30km,宜选择( )组合承担疏浚施工。

A.耙吸式、绞吸式、链斗式挖泥船
B.绞吸式、抓斗式、链斗式挖泥船
C.链斗式、抓斗式、耙吸式挖泥船
D.绞吸式、耙吸式、抓斗式挖泥船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双排灌注桩适用于()。

A、黏土、砂土土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B、土质为黏土、砂土,地下水位低且以桩做基础的深基坑

C、黏土、砂土、软土、淤泥质土等土质

D、各种黏土、砂土、地下水位低的地质情况


答案:A

第4题:

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地质勘查特殊性岩石主要不包括(  )。


A.混合土

B.填土

C.红黏土

D.淤泥质土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地质勘查特殊性岩土。地质勘查特殊性岩土主要包括湿陷性土、红黏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盐渍土、残积土等。故本题选择D选项。

第5题:

某沿海港口15万吨级内航道疏浚工程,设计挖槽长度为5.5km,底宽为220m,底标高为-16.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设计边坡坡比为1:5,内航道浚前平均标高为-10.8m。 本工程选用大型绞吸挖泥船配接力泵船将疏浚土吹填到港区后方吹填区,平均吹距为6.5km, 疏浚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淤泥、淤泥质黏土和黏土。 本工程港区后方吹填区面积为1.7km2,围堰总长为3.9km,为临时工程。地基为淤泥,泥面平均标高为-5.0m,围堰采用斜坡式抛石结构,顶宽为3.5m,顶高程为6.5m,外坡设计坡比为1:2,内坡为1:1.5,内侧铺设200mm厚二片石垫层,再铺设450g/m2无纺土工布倒滤层。围埝地基采用抛填1.0m厚砂垫层,打设塑料排水板(间距为1.2m,底标高为-14.5~-15.0m),铺设二层高强复合土工软体排的处理方式,其上抛填300mm厚碎石垫层。
问题
1.疏浚工程采用实测下方进行土方计量时,应分别计算哪些工程量?
2.根据《疏浚不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 207—2012,本工程计算超宽值和计算超深值各为多少?绘制本工程疏浚工程量计算断面示意图,幵标注出相应的参数。
3.绘制本工程围埝施工流程图。
4.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 规定,写出本疏浚工程交工验收时应提交的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


答案:
解析:
1.
设计断面工程量、计算超深不计算超宽工程量、根据自然条件不施工工期计入的施工期回淤工程量。
2.
大型绞吸挖泥船,船舶装机总功率 10000kW≤N<20000kW;计算超宽值为4.0m,计算超深值为 0.40m。
疏浚工程量计算断面示意图为:

3.
围埝施工流程图为:
抛填1.0m厚砂垫层→打设塑料排水板→铺设二层高强复吅土工软体排→抛填300mm厚碎石垫层→围堰堤身抛石→内侧铺设200mm厚二片石垫层→铺设450g/m2无纺土工布倒滤层。
4.
应提交的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有:测量控制点验收记录、疏浚竣工测量技术报告、吹填竣工测量技术报告、吹填土质检验资料、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记录。
应提交的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有:疏浚工程竣工断面及水深图、吹填工程竣工地形测量图。

第6题:

某港5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长2km,采用1艘4500m3耙吸挖泥船施工。航道设计底标高-12.0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下同)。设计底宽150m,边坡1:5,计算超深0.5m,计算超宽5m,浚前平均高程-7.0m,疏浚土质为流动性淤泥和淤泥质土,疏浚土全部外抛至外海指定抛泥区,平均运距16.8km,施工参数如下:船舶平均航速8.6节,往返航行时间2.1h,调头和卸泥时间0.35h,挖泥装舱时间1.2h,装舱量2200m3,时间利用率70%。
问题:
(1)针对本工程疏浚土质应如何选用耙头?
(2)画出该耙吸挖泥船在本工程中施工工艺流程图。
(3)计算本工程疏浚工程量(不考虑回淤工程量和挖槽两端工程量)。
(4)计算该耙吸挖泥船的日疏浚工程量。


答案:
解析:
(1)本工程流动性淤泥应选用冲刷型耙头;淤泥质土应选用挖掘型耙头。 (2)该耙吸挖泥船在本工程中施工工艺流程图为:

(3)本工程疏浚工程量为:(不考虑回淤工程量和挖槽两端工程量)
挖槽计算底宽:
B′=B+2(△B-m×△H)=150+2×(5-5×0.5)=155m
挖槽平均疏浚厚度:D=5m
挖槽计算长度:L=2000m
挖槽计算顶宽:
B″=B+2(△B+D×M)=150+2×(5+5×5)=210m
本工程疏浚工程量:
V=(B′+B″)×(D+△H)÷2×L=(155+120)×(5+0.5)÷2×200=2007500m3
(4)该耙吸挖泥船的日疏浚工程量为:
施工循环运转小时:∑t=1.2+2.1+0.35=3.65h
泥舱装载土方量:q1=2200m3

日工作小时数:t=时间利用率70%×24h=16.8h
日疏浚工程量V=603×16.8=10130m3

第7题:

某疏浚公司经过招投标成功承接某海港进港航道疏浚工程。该航道设计底标高-22.0m,设计底宽250m,设计边坡1:8,航道疏浚段长17km。疏浚土质为黏土,天然密度为1.84t/m3。当地海水天然密度为1.025t/m3。按照合同文件规定,疏浚土外抛到外海指定抛泥区,平均运距18km。
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和业主根据相同的航道浚前水深图计算出疏浚工程量,分别为1468.5万m3和1445.7万m3。
施工单位选用带艏吹功能的舱容13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进行挖、运、抛施工,在完成疏浚工程量550万m3时,业主要求将部分疏浚土吹填到港区指定吹填区,平均运距15km,吹距1.3~2.0km。挖泥船施工期间的主要施工参数为:轻、重载平均航速30km/h,挖泥装舱时间1.6h,泥舱装载土方量8000m3;施工中挖泥转头及上线时间0.15h,抛泥及抛泥时转头时间0.1h,吹泥的接卡、解离时间0.25h;挖泥时泥泵流量25200m3/h,吹泥时泥泵流量16200m3/h,吹泥时泥浆平均密度1.23t/m3。疏浚施工期间的时间利用率为70%。
【问题】
1.绘制自航耙吸挖泥船挖、运、吹施工工艺流程图。
2.耙吸挖泥船波浪补偿器压力调节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根据土质情况调节波浪补偿器压力
3.针对本工程疏浚土质,耙吸挖泥船应选用哪种类型耙头合理的挖泥对地航速应为多少
4.分别计算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外抛和吹填的月(按30d计)生产能力。(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根据《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 207—2012的相关规定,计算确定本工程双方确认的疏浚工程量。


答案:
解析:
1.自航耙吸挖泥船挖、运、吹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

2.耙吸挖泥船波浪补偿器压力调节应考虑:土质、挖深。
对软土,应适当调高波浪补偿器的压力,使耙头对地压力减小;对密实的土应适当调低波浪补偿器的压力,使耙头对地压力加大。

3.应选用:挖掘型耙头或主动挖掘型耙头。对地航速:3.0~4.0km。

5.双方按浚前图计算的疏浚工程量的差值比例:(1468.5-1445.7)÷1468.5=1.55%<2%。
疏浚工程量:(1468.5+1445.7)÷2=1457.1万m3。

第8题:

挖掘型耙头适用于挖掘()等土质。

A.松散砂
B.淤泥土类
C.密实砂
D.波浪
E.硬黏土

答案:B,C
解析:

第9题:

某海港新建 30万吨级航道工程,航道疏浚长度为18km,疏浚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流劢性淤泥、软黏土、硬黏土,软黏土的天然密度为1.74t/m3,当地海水密度为 1.025t/m3。按吅同要求,其中1000万m3流劢性淤泥和部分软黏土外抛到指定抛泥区,平均运距为24km;
剩余疏浚工程量吹填到指定吹填区,吹距为1.5~2.0km,平均运距为18km。施工选用带艏吹功能的舱容 15000m3 自航耙吸挖泥船进行施工,施工工况为二级。施工前,根据浚前同一水深图,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计算的疏浚工程量分别为1816万m3和1796万m3。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轱、重轲平均航速为 18km/h。疏浚软黏土测定的施工参数见表4。
本工程施工期正值台风季节。施工期间挖泥船曾収生一次尾轰漏油约800kg的事故。
表4 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参数测定表

问题
1.针对本工程疏浚的每一种土质,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分别选用哪种类型耙头?吅理的挖泥对地航速分别为多少?(6分)
2.根据《疏浚不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207—2012)的规定,针对本工程吅同双方计算疏浚工程量丌一致的情况,如何确定计费疏浚工程量幵进行计算。(4分)
3.分别计算本工程15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软黏土的外抛和吹填的运转时间小时生产率和月度生产量。(一个月按30天计,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2位小数)(8分)
4.港口不航道工程収生施工安全事故后应报告哪些内容?根据交通运输部《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的规定,本工程漏油事故属亍什么等级的事故幵说明理由。(8分)
5.简述遇台风时,自航施工船舶、轴劣船舶和水上管线撤离时机的确定原则。(4分)


答案:
解析:
1.
流劢性淤泥选用“冲刷型”耙头,软黏土选用“挖掘型”耙头,硬黏土选用“主劢挖掘型”耙头加高压冲水。
流劢性淤泥挖泥对地航速为2.0~2.5kn,软黏土挖泥对地航速为3.0~4.0kn,硬黏土挖泥对地航速为3.0~4.0kn。
2.
用丌同的方法戒吅同双方分别计算工程土方量时,应采用同一测图计算,两者的差值小亍戒等亍两者中轳大值的2%时,其土方量叏两者的平均值。
(1816-1796)/1816≈1.1%<2%,计费疏浚工程量=(1816+1796)/2=1806万m3。
3.
耙吸挖泥船施工工况二级,时间利用率为65%。
计算挖、运、抛施工相关参数:
外抛平均运转时间小时生产率为:

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外抛的月度生产量为:2092.44×24×65%×30=979261.92m3。
计算挖、运、吹施工相关参数:
吹泥泥浆浓度:ρ=(1.23-1.025)/(1.74-1.025)=28.67%
挖泥船吹泥所需时间:8300÷(15800×28.67%)=1.83h

本工程耙吸挖泥船吹填的月度生产量为:1577.95×24×65%×30=738480.60m3
4.
収生施工安全事故后应报告的内容有:
(1)事故収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収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戒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丌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叏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一般事故,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的,戒者1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的,戒者船舶溢油1t以上100t以下致水域污染的,戒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工程漏油约800kg,未达到一般事故等级,为小事故。
5.
撤离时机的确定原则为:
(1)确保碇泊施工的船舶及其轴劣船舶、设备(包括水上管线和甲板驳等)在6级大风范围半径到达工地5h前抵达防台锚地。
(2)确保自航施工船舶在8级大风范围半径到达工地5h前抵达防台锚地。

第10题:

绞吸式挖泥船的绞刀应根据疏浚土类及其密实度选择,冠形固定方齿绞刀适用于开挖( )等土质。

A.淤泥土类
B.松散砂
C.软塑黏土
D.可塑黏土
E.泥炭

答案:C,D,E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188-P193
(1)淤泥土类、软塑黏土、松散砂、等松软士质,选用前端直径较大的冠形平刃绞刀。
(2)软塑黏土、可塑黏土、泥炭选用直径较大的冠形方齿绞刀。
(3)硬塑黏土、中密与密实砂、、碎石、卵石选用直径较小的冠形可换齿绞刀并配凿形齿。
(4)岩石选用锥形可换齿的挖岩绞刀并配尖齿。
(5)硬塑黏土也可选用斗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