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与南沙参的来源、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题目
问答题
北沙参与南沙参的来源、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附子与干姜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附子与干姜均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用治脾胃虚寒证及亡阳厥逆证。附子回阳救逆力较强,兼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治肾阳不足之阳痿官冷、脾肾阳虚之水肿、小便不利,心阳衰弱之胸痹心痛,阳虚外感风寒证及寒湿痹证。干姜温中力较强,兼温肺化饮,用治寒饮咳喘。

第2题:

干姜与生姜的来源、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为生姜,其干燥品为干姜。生姜、干姜均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于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生姜长于发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同时能温肺散寒止咳,用于风寒咳嗽。干姜长于温中回阳,用于里寒证,同时能温肺化饮止咳,用于寒饮咳喘。

第3题:

北沙参与南沙参的来源、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北沙参来源于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的根,南沙参来源于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根。南沙参、北沙参均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阴虚的燥咳、干咳少痰、热病伤津或胃阴不足的舌干口渴等。北沙参滋阴力较强,肺胃阴伤者多用。南沙参滋阴之力较缓,兼能化痰、益气、肺热阴虚的燥咳及热病后气津不足者多用。

第4题:

北沙参与南沙参在来源、性状、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来源不同: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不同: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两端较细,中部略粗,全体具细纵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甜。
南沙参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较粗大,顶端具1—2个根茎,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断面不平坦,,多裂隙,味微甘。
主要成分不同:北沙参含生物碱,挥发油及佛手内酯等成分。南沙参含三萜皂苷及香豆精类成分。
功效方面:二者均能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参偏于“清”肺化痰止咳。

第5题:

生地黄与玄参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生地黄、玄参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津伤口渴、阴虚消渴、阴虚发热、肠燥便秘等。生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血热出血,内热消渴等多用。玄参长于泻火解毒、散结消痈,咽喉肿痛、瘰疬痰核、大头瘟疫、疮疡肿毒、脱疽等多用。

第6题:

桑叶与菊花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兼清肺润燥,凉血止血,用于燥热伤肺,吐血、衄血等。菊花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兼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

第7题:

南沙参、北沙参的功效是(),()。


正确答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第8题: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来源、性能、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生地黄、熟地黄同出一物,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新鲜、干燥根为生地黄,炮制后为熟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均能补阴,用于阴虚证。生地黄苦甘寒,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血热出血、热病伤津、阴虚发热、津枯肠燥便秘等。熟地黄甘微温,长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精亏的头昏眼花、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不止、阴虚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

第9题:

桑白皮与葶苈子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桑白皮、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咳嗽气喘、水肿、小便不利之实证。桑白皮重在泻肺火,用于肺热咳喘、痰黄黏稠,利水消肿力较缓,用于皮水、风水。葶苈子重在泻肺痰水,兼泻大便,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二便不利之实证,利水消肿力较强,用于悬饮、胸胁积液、大腹水肿等证。

第10题:

石膏与知母的性味、功效与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嗽。
不同点:
石膏:甘、辛,大寒。泻火力强:气血两燔,热病伤津。重清肺胃实火:肺热咳嗽,胃火上火,头痛、牙痛、消渴。煅用生肌敛疮:溃疡不敛、水火烫伤。
知母:苦、甘,寒。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肺燥咳嗽多用。生津润燥:消渴,肠燥便秘。滋肾降火:骨蒸潮热、盗汗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