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题目
问答题
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孙犁的长篇小说是()

A《荷花淀》

B《铁木前传》

C《风云初记》

D《吴召儿》


C

第2题:

孙犁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 A、《荷花淀》
  • B、《铁木前传》
  • C、《山地回忆》
  • D、《风云初记》

正确答案:D

第3题:

周立波的代表作有《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 )


正确答案:√

 

第4题:

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正确答案:茶子花派

第5题:

中国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主要有赵树理、孙犁、周立波的()等。

  • A、《三里湾》
  • B、《铁木前传》
  • C、《红旗谱》
  • D、《山乡巨变》

正确答案:A,B,D

第6题:

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作者是()

  • A、赵树理
  • B、丁玲
  • C、周立波
  • D、柳青

正确答案:C

第7题:

“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等。

  • A、《三里湾》
  • B、《铁木前传》
  • C、《艳阳天》
  • D、《山乡巨变》

正确答案:D

第8题:

《山乡巨变》的作者是( )。

A: 赵树理

B: 王小波

C: 周立波

D: 曲波


正确答案: C

第9题:

简要说明《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异同。


正确答案:《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内容上有着内在的连续性,而在艺术风格上,前后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认为:“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周立波的创作沿着两条线交错发展,一条是民族形式,一条是个人风格;确切地说,他在追求民族形式的时候逐步地建立起他的个人风格”。其风格也从“阳刚”转向了“阴柔”,“较多采用纤细的笔墨,对于时代风貌比较着重从侧面来进行描写,有关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描绘在书中占有较多的篇幅”。如果说《暴风骤雨》是一支时代主旋律的鸣奏曲,那么《山乡巨变》则是一首充溢着泥土芬芳的田园抒情诗。周立波在艺术风格上的变化,反映了他在创作上的心态变化。《暴风骤雨》是他参加东北解放区的土改工作队的收获,其创作心态是与土改运动时暴风骤雨式的工作激情相一致的。而为了创作《山乡巨变》,他先是回乡体验生活,后又带着全家人回乡安家落户后,不但亲身参加了合作化运动,还与家乡的农民结下了浓厚的情谊,其创作心态是与还乡后目睹家乡变化时的喜悦心情相吻合的。

第10题:

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铁木前传》、《山乡巨变》是孙犁、周立波创作的经典作品。《铁木前传》历来被看作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文学作品,但是,在作品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只是一个时代背景。孙犁在创作中关注的其实是人性,努力想挖掘的也只是不同时期人们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作家对北方农村人情美、人性美的向往和赞美。从《铁木前传》的艺术构思来看,作家原本是希望通过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两个老人在土改前后的交好与交恶,来反映人们在生活有了变化之后人际关系出现的变化。可是,从第六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孙犁小说曾以描绘冀中农民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美的极致”和白洋淀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那些活色生香的女性形象,往往成为小说的亮点,总能给读者和文学史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作品对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的变化的表现是当时同类作品中最为杰出的。
周立波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等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则充分显示出了他的艺术才能和个性特点,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批文学经典。《山乡巨变》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首充溢着泥土芬芳的田园抒情诗。基本构思和人物关系,保持了与时代精神的一致性,与当时其他农村题材小说一样,也涉及了农村的阶级斗争,甚至还写到了党内右倾路线的错误。但作家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既没有渲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也没有拔高先进农民的形象和丑化落后农民的形象,而是以真切的感情去赞美父老乡亲身上的美好品质。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个个栩栩如生,鲜明生动,却又形态各异,既有先进的农村干部,如稳 重亲切的乡长李月辉、大公无私的社长刘雨生,也有变化中的“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如充满喜剧色彩的“亭面糊”、恋土守旧的陈先晋、坚持单干的“菊咬筋”等,然而,无论是先进人物或落后人物,作家对他们的态度都充满善意,没有厚 薄之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周立波与孙犁等其他农村题材小说家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虽然他们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孙犁的爱像一盏聚光灯,主要集中在某一位年轻活泼的女孩子身上,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幅璀璨夺目的少 女大特写;而周立波的爱就像漫天的春雨,无声无息在洒向家乡的每位父老乡亲,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合影。
因此,与其说《山乡巨变》是一部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小说,不如说是一曲还乡文人优美的心灵乐章。他是有意在学习中国古典艺术的优秀传统,是在有意地营造一种疏散的结构。《山乡巨变》对江南山乡农村的自然景色和民风民俗的诗意化描写,是现在的文学史家和评论家最为赞赏的文学成就。在作品中,无论是对山光水色的描写,还是对风俗习惯的表现,作家的赞美和欣赏之情都不可遏制地跃然纸上。他十分擅长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融入自然环境的描绘,力求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抒情气氛。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和以周立波为代表的“茶子花派”,在是否具有真正的流派特征的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在“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地方色彩,则是有目共睹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