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与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异同。

题目
问答题
试比较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与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苏轼说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试述(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说:“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说法。所谓“诗穷而后工”,从字面上讲,就是说困厄的人生境遇,能使诗人创作出工致精妙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诗歌作品。

第3题:

提出“诗穷而后工”的古代文论家是()。

A.柳宗元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正确答案:C

第4题:

诗穷而后工说


正确答案: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说“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说法。所谓“诗穷而后工”,就是说困厄的人生境遇,能使诗人创作出工致精妙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诗歌作品。在欧阳修之前,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大体上都是说创作主体的生活环境与创作潜能之间的关系。欧阳修继承了他们的说法,并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明确地提出了诗穷而后工说。

第5题:

试分析比较韩愈和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正确答案: 唐贞元年间,韩愈提出古文概念,发起古文运动。韩愈认为古文不仅是传道的工具,而且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这一思想对他的散文成就有重大的影响。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他的杂文,如《原毁》、《师说》、《杂说》、《讳辨》等,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文章感情充沛,说服力也很强.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韩愈的不少序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等,笔力雄健、大气磅礴,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韩愈的叙事文,有许多文学性较高的名篇,如《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有重点地选取事件,通过富于感情的语言来记叙事件。用散文抒情,韩愈也是很成功的,如《祭十_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韩愈的散文语言有简练、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他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因此他的散文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他还善于活用词性,错综成文。他想象丰富,善于运用多种譬喻使对象突出生动。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皇甫浞说他的文章“如长江秋清,千里一道,冲飚激浪,瀚流不滞”,苏洵也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这些话形象而极为恰当地概括了韩愈散文的风格特色。
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理论是与韩愈一脉相承的,在文和道的关系上,他和韩愈一样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其散文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如《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其次,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感情真切动人。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再次,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欧阳修的散文虽以学习韩愈相标榜,风格实各不相同。如果说,韩愈的文章如波涛汹涌的长江大河,那么欧阳修的文章就恰像澄净潋滟的陂塘。韩文滔滔雄辩,欧文娓娓而谈;韩文沉着痛快,欧文委婉含蓄。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文从字顺的正确作法,而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

第6题: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以及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试述韩愈“不平则鸣”说在文论史上的意义。
(1)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中国古代议论中著名的一个命题——“物不得其平则鸣”,他认为文学创作的动机来自于外界事物的激发。个人在社会中的种种际遇,特别是受打击、排斥后,“心有弗平”,这种不平就是感情的郁结,于是要释放、排遣这种情感,正如钟嵘所言,非“陈诗展义,长歌骋情”不可。这样,作者把人的不平之鸣与物的不平之鸣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普遍规律,因此,此命题具有哲理性。
(2)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展,探讨核心是创作的心理动力问题,揭示了压抑积郁后的情感爆发这一创作动因,有着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根据。他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皆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其后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更是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虽然韩愈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只能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从个人际遇、仕途的升沉的角度来阐发这个命题,但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第8题: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的丰富和完善。

A.诗可以观

B.诗可以兴

C.诗可以怨

D.诗可以群


参考答案:C

第9题:

试比较儿童诗与儿歌的异同。


正确答案: 1. 儿歌在词语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且有“俗味“。而儿童诗遣词造句在晓畅浅白之中多 一些“稚趣”,注重情感的纯度
2. 儿歌讲究韵律节奏,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人称“半格律诗”,而儿童诗 可以更自由少拘束,音乐美体现于诗意之中,人称“自由体”。
3. 儿歌追求幽默、机警和谐趣,而儿童诗更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4. 儿歌适宜于歌唱游戏,有娱乐性和衫的物质。
而儿童诗更适合吟诵听赏,讲求精神性的消费。然而这种区别又是相对的。尤其是儿童诗和创作儿歌之间界线并不分明。它们都是适合儿童接受的诗歌文体 ,周时文体 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在创作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诗化的儿歌 或歌化的儿童诗屡见不鲜。

第10题:

试比较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与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异同。


正确答案: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不平则鸣论。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并不是简答地继承,而是做了更多的思考。他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也善‚鸣‛,他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可以说其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发展了。 ‚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前人思想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