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

题目
单选题
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
A

《论语》和《庄子》

B

《诗经》和《楚辞》

C

《诗经》和《庄子》

D

《论语》和《楚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诗经》;《楚辞》

第2题: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为“()。”


正确答案: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第3题:

《诗经》《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2000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尊为学习的典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

  • A、曹丕和钟嵘
  • B、陆机和刘勰
  • C、曹丕和陆机
  • D、钟嵘和刘勰

正确答案:C

第5题:

试述(钟嵘的)“诗有三义”说。


正确答案:“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

第6题:

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钟嵘《诗品》评左思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正确答案: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典”即典雅,多引史事;“怨”即不平,用史事发泄对现实的不满;“精切”即指借古讽今的手法运用得精切贴当;“得讽谕之致”即是指诗歌具有鲜明的讽刺和批判现实的精神。《咏史》诗内容深刻、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语言直率质朴,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故钟嵘称其“左思风力”。《咏史》诗8首,一篇之中,不专咏一人一事,而是错综史实,融合古今,连类引喻,借古讽今。咏史与咏怀浑然一体,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其二、其七、其八),或表现为国立功的生活志向(其一、其三),或抨击门阀制度以示对士族的蔑视(其四、其五、其六)。注重内在感情的深切抒写,发泄了广大寒士的愤懑,回荡着壮志难酬的悲凉。所以钟嵘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认为这是一组讽谕性的政治抒情诗,虽引用典故史实,但自然贴切,绝少雕琢之痕迹,不同于陆机之繁富;气韵深沉,骨力苍茫,又异于潘岳之清绮。

第8题:

中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论著是()。

A钟嵘《诗品》

B刘勰《文心雕龙》

C王昌龄《诗格》

D皎然《诗式》


B

第9题:

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

  • A、《论语》和《庄子》
  • B、《诗经》和《楚辞》
  • C、《诗经》和《庄子》
  • D、《论语》和《楚辞》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 A、钟嵘
  • B、陆机
  • C、刘勰
  • D、陶渊明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