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东山》诗的反战主题。

题目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东山》诗的反战主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燕飨诗的审美价值?


正确答案: 燕飨诗是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
(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
(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

第2题: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表现为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是高尚、纯洁的,这标志着原始的性爱已经升华为情爱,它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所表现的对情爱的热烈健康的追求、对情爱的高尚理解、对压抑爱情的文化氛围的反抗,都体现了周代人对爱情的严肃认识。
婚姻爱情诗的艺术价值:
(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
(4)生动活泼的语言。
婚姻爱情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上,它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婚姻爱情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婚姻爱情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第3题:

盛唐山水诗和中唐山水诗有什么不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盛唐山水诗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清丽淡远,以王孟为代表;一是雄奇豪壮,以李白为代表。王维的山水诗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追求画意。李白和杜甫前期的山水诗喜欢描写高大壮美、奔放流动的山水景物,作品充满阳刚之美。 
中唐山水诗虽然有新变、有拓展,数量上甚至超过盛唐,但开始转向清雅闲淡,骨力渐弱,如韦应物的冲淡平和、刘长卿的衰飒凄凉。

第4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他的田园诗最大的特色是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既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恬淡心境真率地抒写出来;一切都仿佛是从胸中自然流出,谢尽炉冶、斧凿之痕。陶渊明将自己的杰出才华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唐宋及后代的田园诗领域里,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写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各自时代田园生活的田园诗,有的也有可自己的特色;但是,从根本上、或者说从整体上他们的田园诗成就,都没有能超过陶渊明。

第5题:

《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讽喻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桑柔》,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釲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第6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白山水诗的特色?


正确答案: 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雄奇豪放
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代表作品:《蜀道难》、《望天门山》
李白山水诗的总体特色是雄奇、豪放,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山水本身就给人一种阳刚之美;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总是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描绘山水景物,如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以及神话传说的运用等,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蜀道难》就集中体现了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第7题:

盛唐田园诗和中唐田园诗有哪些不同?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盛唐的田园诗和山水诗风格相近、意境相仿、特色相同、成就相当。盛唐的田园诗描写自然,风格淡雅,手法白描,情趣昂然,明显的手陶渊明的田园诗影响。
孟浩然的田园诗,有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涧影见松竹,潭香闻   荷。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孟浩然有一首描写自己去农家做客的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联起,写自己应邀到田家做客。颔联承,承上写来到了故人的村庄,但见近处是葱茏的绿树将村庄亲切地环抱,远处隐隐的青山深情地伫立在村郭之外。“绿树”、“青山”,色彩鲜明,显示了蓬勃生机。颈联转,换了一个角度来写拜访宴饮的内容: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圃,端起酒杯谈话的主题不离开桑麻农事。尾联合,写欢会结束,即将分手。结尾两句含义丰富:一是对这次聚会十分满意,我还要再来;二是与故人友情深厚,以至于在刚分手时就盼望再次重逢;三是这次是应邀而来,下次则是不邀自来;四是预约了下次聚会的内容 是赏菊花,诗人说“就菊花”,次“就”字很值得玩味。这首诗最能体现孟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色和魅力,这首诗对后人的影响很大。
王维的田园诗是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而意境清远。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侯荆扉。  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禾锄至,相间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威。
像一幅田园风景图;夕阳的余辉给这副图画打下了一个蛋黄色的底色;牛羊从野外归来,笔墨遂勾连到墟落;接下来是村口的一个特写:“野老念牧童,倚杖侯荆扉”,这是一个充满田园亲情的永恒的雕塑,有着永不衰竭的艺术美丽!再下来又是一个原野的远景:雉  再已经抽穗的麦田里欢叫,蚕而已经快要作茧,桑树上的叶子也开始稀疏;又是一个近处特写:“田夫禾锄至,相见语依依”劳作归来,碰到一起亲切交谈。最后系诗人的感慨。
田园诗到了中晚唐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渐渐失去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失去了田园生活的和美,失去了田园人们之间情感的淳美。中晚唐田园诗开始转向对田园生活辛劳的描绘,转向对乡村中民生疾苦的关注,转向对劳动人民贫苦生活的同情。这种情况中唐已经很明显,到了晚唐更盛矣。《贫妇词》写出了农村贫苦妇女内心痛苦,自己怀抱中的小儿,还不如山下的小鹿;因为无法交租,恶吏每天来催逼,庭前的田地都踩出了一条小路。后一首《农臣怨》写灾害之年贫苦的农民欲诉无门、欲哭无泪。都表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第8题:

唐代咏物诗具有哪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如杜甫《初月》、钱珝《未展芭蕉》 唐代咏物诗的特点实现表现为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杜甫的《初月》中对初月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而钱珝的《未展芭蕉》用"冷烛无烟绿蜡干"来比喻蕉叶,也极为新奇生动。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 唐代咏物诗艺术特色的第二点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 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 唐代咏物诗还常常借咏物来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的特点。例如李商隐的《流莺》,就是以流莺自喻,借流莺的流转无依,来抒发自己浮沉不定、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流莺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的悲苦。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感,并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志向。而黄巢的《菊花》则借咏菊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胸怀。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杜荀鹤《小松》、罗隐《蜂》 唐代咏物诗中,还有一些借咏物来说理。如罗隐的《蜂》描写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结局发问: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长处,就在于作者用最普通、最常见的情景,揭示了人生中的深刻道理。杜荀鹤的《小松》也借松写人,在咏物中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第9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 
(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

第10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东山》诗的反战主题。


正确答案: 作品通过一个应征赴战、役满归来的士兵在还乡途中的复杂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苦难,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作品没有直接描写征役之苦和人们对战争的憎恶情绪,而是通过战争结束后士卒归家的情形来表现的。士兵对家园荒芜情景的想象,来自沿途所见村落的破败景象,这下揭露了西周的初年频繁的战争给广大农村带来的严重破坏;士兵对新婚喜庆场面美好的回忆,恰是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无比向往和热爱的真实反映。作品《东山》就是这样,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