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有这样一句话: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那么这里的“死生亦大矣”出自下面的哪部书?()

题目
单选题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有这样一句话: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那么这里的“死生亦大矣”出自下面的哪部书?()
A

《庄子》

B

《老子》

C

《周易》

D

《论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正确答案:
齐彭殇为妄作

第2题: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与“大哉,尧之为君”都是倒装情况。()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咪,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彤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遏,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足以极视听之娱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正确答案:
A【解析】A项中“以”与题干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第4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 )对教学方法的总结。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 )对教学方法的总结。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A.孟子

第5题:

《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

A.A.一死生

B.齐彭殇

C.死生亦大矣

D.淡漠生死


答案:C

第6题:

“大哉,尧之为君!”与“甚矣,汝之不惠”结构相同。()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是倒装情况。()


参考答案:正确

第8题:

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正确答案:
B

第9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正确答案:
 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②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第10题:

初中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山东济南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唐雎不辱使命》
2.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3.基本要求:
(1)要读句子,并且注意读音和停顿;
(2)结合语境,明确答案;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以“而”为例,讲解词义及一两个出处。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呢(《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过渡:那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习题,来掌握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的文言文虚词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后习题的八个句子,指名学生阅读,适当点拨指导读音及断句。
2.学生翻译这几个文言文语句。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4)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泯然众人矣。——完全成为普通人了。
同学们已经能够将句子翻译完美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句的虚词表示的是什么语气和意思吧。
(三)抓住重点,体会语气
小组讨论8分钟,先朗读,再翻译,按照翻译再体会情感,读出句子所要表达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要求学生按照这种语气来朗读。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你今天都掌握了哪些文言虚词呀?试着再来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课后寻找这些文言虚词的其他意思和出处,下堂课来交流。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也——呢?
哉——呢?、啊!
乎——吗?、啊!
矣——了。
【答辩题目解析】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以“而”为例,讲解词义及一两个出处。
【参考答案】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