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是()。

题目
单选题
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大家是()。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白朴

D

王和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多选题
()等都是秦以前的狱名。
A

均台

B

若卢

C

D

圜土

E

司空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判断题
李清照的词在南宋初年即开始流传,并被宋人誉为南宋女词人之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判断题
日本的物语归根到底是为读者写作。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问答题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

正确答案: 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单选题
“道”在儒家思想中所体现为?()
A

天道

B

正道

C

本道

D

法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与改革?

正确答案: 国民党政府从一建立它的统治之日起,便开始建立包括通讯社、广播电台、报纸在内的新闻事业系统。
1、“中央社”:即“中央通讯社”,是国民党新闻通讯网的中心(1924.4.1广州),1932.5,中央社改组,总部在南京,萧同兹担任社长,他提出三条建议: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
三条措施:建立专用新闻电台的独占权利;在全国各地陆续设立分社,派驻通讯员,建立通讯网络,加强对国内问题报道的统制;“收回发稿权”,切断国内各报从外国通讯社取得新闻来源的渠道。
2、“中央台”:即“中央广播电台”,1928.8.1正式播音,国民党广播网络中心,国统区各省市的广播电台也陆续建立起来。1932成为“东亚第一台”。
3.《中央日报》:1928.2.1,上海,1929.2.1迁往南京。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正确答案: 元代时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著有《马可·波罗游记》,是有史以来由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中国的船队及造船技术,使阿拉伯航海界耳目为之一新,同时也轰动了来往于亚欧之间的威尼斯商人,以致对欧洲的船舶设计产生了一种新的启示,造成了后来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奇迹。欧洲殖民者因此而开始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
罗马教皇借助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就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行而传到中国来了。这些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便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利玛窦于公元1582年来华,县在澳门研习中文,次年进入肇庆,获准建筑教堂,并开始传教。他与各级官员和社会名流交往,宣讲欧洲文物和典章制度,介绍西方的天文、算学、理化知识,将自鸣钟、地图、天象仪器和三棱镜陈列于室任人参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1589年,利玛窦到韶州,大力结交官绅,攻读儒家经典,改穿儒服,习用儒礼,企图北上进京。公元1601年,利玛窦等人抵达北京,朝见明神宗,献上天主经像、自鸣钟、万国图及西洋琴等礼物,获准在宣武门内居住传教。
利玛窦在京期间,以尊儒为旗号,以所著《天主实义》为蓝本,不遗余力的进行传教活动。由于他在传教时注意吸纳中国传统文化,融儒学与天主教义于一体,因而在明朝官绅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朝野名流先后洗礼,成为明末中国天主教的三大支柱。徐光启还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李之藻则随利玛窦学习地理和历算。双方在编译科学著作过程中,交流中西学术成就,沟通中西学术传统,为中西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路径。1610年,利玛窦在京去世,葬于北京二里沟。墓址在今北京市委党校内。其后,西方传教士龙华民、艾儒略、毕方济、汤若望等相继取得合法身份,先后供职朝廷,并在徐光启的保举下参与修订历法、制造枪炮、清朝建立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第一次出任清政府的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监正,直至光禄大夫;后来又有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出任钦天监监正,为清王朝主持制造天文仪器,有的传教士还在宫廷充当表匠、画师、药师、御医等,为推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西方各国来华的传教士,以传教为其根本目的,但他们为了传教,也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典籍,了解中国社会,顺应中国风俗,从而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他们开始向欧洲,向他们的国家,提供中国的更真实的信息,介绍中国文化。利玛窦首先于1593年把四书译成拉丁文;1626年,法国人金尼阁又将五经译成拉丁文,在杭州刊印。其后,比利时人柏应理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等等。在译介的基础上,西方传教士又陆续出版研究性的著作,如法国人白晋的《易经要旨》和马若瑟的《经传议论》等等。在介绍中国典籍的同时,传教士对中国的文明史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介绍中国历史和地理的著作便接连出现。最早的一本是西班牙人们多萨于1585年在罗马出版的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接着又有意大利人卫匡国的《中国历史》、法国人冯秉正的《中国通史》等,随后法国人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志》,于1735年在巴黎印行,成为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此书的第一卷记述各省地理和历朝编年史,第二卷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第三卷介绍宗教、道德和医药等,第四卷则专门研究满、蒙、西藏、朝鲜。后来轰动欧洲的《赵氏孤儿》就收藏在《中华帝国志》之中。
中国这个地处远东,具有与欧洲各国完全不同气质的煌煌文明大国,经过传教士们的介绍,便成为欧洲启蒙运动者吸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古代哲学、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以及宋明理学所提倡的基本原则,大大丰富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伏尔泰,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等人的思想理论。莱布尼兹对中西文化作了恰当的比较:“欧洲文化的特长在于数学的、思辨的科学,就是在军事方面,中国也不如欧洲;但在实践哲学方面,欧洲人就大大不如中国人了。”后费尔巴哈也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由此,在欧洲国家一度出现了仰慕中国的风尚,流行一时的洛可可艺术,正是吸收了中国艺术生动、优美、自然的风格;盛行于欧洲社会的中国茶、瓷器、漆器、丝绸、刺绣,也是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体现;中国的人物、山水画法影响了欧洲的画家;中国园林艺术的亭台楼阁和湖光山色也出现在欧洲人的庭院之中,等等。宗旨,当欧洲传教士把西方学术与文化带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学术和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欧洲。他们的传教活动造就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会,造成了中国人民和欧洲各国人民前所未有的了解和沟通,其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论所强调的“兴味”,实际上已包含着与波兰美学家罗曼·英伽登的“()”的观点相近的见解。

正确答案: 填空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填空题
清代出现的以满族菜为主,沿袭明代宫廷风格的菜肴,被称为“()”。

正确答案: 满汉全席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分析《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一、在小说里雨果令人信服的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被注定过贫苦的生活。他在《悲惨世界》的“作者序”中说明,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还明确的说: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的这本书就是有用的。《悲惨世界》的明确目的就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合理和不正义。(贫穷男子指冉阿让,饥饿妇女指芳汀,黑暗儿童指克赛克。)
二、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
三、《悲惨世界》里共和党人起义的斗争写得惊心动魄,十分壮烈。
四、小说中压倒一切和贯穿全书的乃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的通过冉阿让的形象以及恶人最终受到报应表现出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