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意义:闻君行圣人之政()

题目
填空题
“之”的意义:闻君行圣人之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鲁迅在论争中的主要意见

正确答案: 1、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下统一起来的主张
2、不能说:作家在“国防文学”的口号下联合起来
3、我们仍可以互相批判,革命文学的领导责任要“更加重”,“更放大”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祖父母から孫まで三世代が同居、女性が家庭で家事、育児をやるという生活様式は、次第に過去のものに()。
A

なりつつある

B

なる一方だ

C

なるのみだ

D

なったわけではな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单选题
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前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是(),与他同时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库柏,是“纯粹美国式”长篇小说的首创者,有()之称。()则是美国短篇小说的开创者,也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A

爱·伦坡,美国的司格特,华盛顿·欧文

B

华盛顿·欧文,美国的维尔特,爱·伦坡

C

华盛顿·欧文,美国的司格特,爱·伦坡

D

爱·伦坡,美国的维尔特,华盛顿·欧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问答题
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怎样瓦解的?它留给我们什么深刻教训?

正确答案: 苏联对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面改革,引起全国局势的强烈动荡,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与此相对应,苏联报业也经历了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
(1)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在新闻界极力倡导“公开性”,提出“历史无空白”、“批评无禁区”的口号,苏联报界一度出现过活跃的景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揭露社会阴暗面,大量触及历史和现实的敏感问题,报刊舆论日趋混乱。
(2)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对苏联进行“革命性改造”的主张。于是,苏联报刊纷纷由一般地揭露阴暗面、批判历史失误,演变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报刊上亮相。
(3)1990年苏共19次全会决议放弃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不久便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于是,形形色色的党派蜂拥而起,纷纷出版自己的报刊,其中有大量反对社会主义、甚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报刊。政治上的混乱带来报刊舆论的混乱,报刊舆论的混乱又助长了政治上的混乱。当年8月生效的《全苏新闻法》又使这种局面完全合法化。
(4)1991年“8•19”事件发生后,苏共被停止活动,多家报纸被迫停刊,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系统,很快就陷于瓦解。苏联报业改革的失败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改革如果没有正确的路线指引、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全苏新闻法,取消共产党,走向极端,苏共报刊江河日下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规定各种组织或公民个人都有权办报;扩大了办报人的自主权限。
教训:十月革命后形成的以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已化为乌有,列宁创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基业岌岌可危。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判断题
第一次提出极限概念的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单选题
描写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由教育救国到投身社会革命洪流的长篇小说是()
A

茅盾的《虹》

B

叶绍钧的《倪焕之》

C

钱钟书的《围城》

D

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如果第六字由“平”变“仄”为拗句,问如何救法?

正确答案: 这种句式只做出句,救的方法是把对句的第五字由仄变平。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问答题
机构设置对新闻单位有什么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1.新闻单位来说,机构设臵就是依据各种媒体自身的不同特点,将其在实现“双重出售”功能时所需的各个工序组合为不同部门,并确定他们不同的职责与职权的过程;
2.新闻单位的机构设臵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新闻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3.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合理设臵,不仅是确保其自身外输出功能,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部新闻单位作为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闻传媒系统而存在的保证。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单选题
()唐三藏说“熊与什么是一类”的,说得孙悟空很没趣?
A

妖怪

B

猩猩

C

虎狼

D

力大无脑的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晋初分封制

正确答案: 晋朝鉴于魏氏的孤立,建国之初,分封同姓王27人,皆授予兵权;又分封异姓士族,立国达五百余。借以互相牵制,屏藩帝室,但实际由此埋下分裂隐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