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

题目
名词解释题
知人论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知人论世"说是由()提出来的。

A、严羽

B、刘勰

C、孔子

D、孟子


正确答案:D

第2题:

简述知人论世说。


正确答案: 孟子在《万章下》中提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也也。是尚友也。从而形成了知人论世说。即应该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利于还《诗》以文学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第3题:

以下不属于中国文论传统的是()

A、重气感物

B、模仿—再现

C、深于取象

D、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B

第4题: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B

第5题:

知人论世


正确答案: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读诗的方法,后来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意思要正确理解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才能避免主观臆断。

第6题:

阅读《雨巷》教学反思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知人论世,体物会意”是读诗的重要方法。脱离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的文本,一味追求读者体验,容易歪曲诗歌本意;高中生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都不够丰富,引导他们知人论世是必要的。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研读资料的能力不错,能对诗歌展开多元解读,他们没有简单认定这是爱情诗,而是从资料中生发出自己的理解。这也让我认识到,教师要注意处理好知人论世与多元化解读的关系,恰当提供相关资料,为学生搭建文本阅读的桥梁。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学习诗歌是为了知人论世,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B.知人论世与多元解读并不矛盾,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C.多元解读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D.研读相关背景资料,容易限制学生解读文本的创造性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现代诗歌《雨巷》,题干是对具体做法及效果的解读。“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并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A 项:知人论世是诗歌学习的方法,而非目的。知人论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诗歌。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B 项:知人论世并不等于单一化解读,与多元解读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

C 项:多元解读必须建立在文本、作者与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不可以随意表达毫无根据的猜想。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D 项:研读相关背景资料是知人论世的具体实施方法之一,并不影响学生解读过程中的创造性。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第7题:

()提出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庄子

正确答案:B

第8题:

“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的提出者是______。


参考答案:孟子

第9题: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正确答案:"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第10题: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由()提出的。


正确答案: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