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创作个性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创作个性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创作个性?简述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1)文学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而成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不同,它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一方面,它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由此可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它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可凭借作品所呈现的风貌来判断作家的创作个性。

第2题:

简述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功用。


正确答案: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方式。它不是直接反映客观对象本身的属性,而是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客体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和体验。在文学创作中,情感是动力因素,它贯穿于整个思维和创作活动的全过程。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经过时说:“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显然,这里人物形象渗透着作家的情感,融入了作家的生命体验,所以他们是有生气的、立体的,歌哭如在目前;而没有情感的形象只是些死的形象,没有蕴藉,无关乎人类的体验与生存。正是基于此,别林斯基才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而阿·托尔斯泰更是强调“形象应该对感情发生作用”,如此,“才能使艺术成为艺术。”
艺术情感的另一个功用是形式化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形式化不是指将内心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指作家将情感在内心形式化的能力。它是一种内形式,是指作家将各种感知、想象、情感等零星的、非结构化的心理内容组合为一种内在结构统一性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创作活动中,作家的情感力的特殊性就在于能将各种日常情感形式化,使之成为审美情感。许多作家都谈到过内心情感激荡但又不知如何下笔的痛苦,也谈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时刻,这里,从无从下笔到茅塞顿开是情感从无形式到内形式化的飞跃。

第3题:

关于作家创作个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创作个性就是作家的个性气质、独特学养、生活积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他在文学创作中显现出来的独特性

B.创作个性就是日常个性,即在作家在世俗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性

C.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通过创作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创作个性是指一个作家所具有的独特性质,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


正确答案:B

第4题:

简述“少女心理小说”在少年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世纪80年代,随着对儿童心理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少年儿童心理的认识,作家们创作了一批表现少年心理的所谓“少年心理小说”,表现了少年期儿童心理的秘密世界。在少年心理小说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是一批“少女心理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作家陈丹燕,秦文君,程玮等。她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了少女在进入青春期后朦胧而又神秘的情感世界,表现了她们与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2)这一系列少女形象为儿童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为人们揭示了丰富多彩的少女心灵世界,提醒人们应尊重和爱护这些美丽而柔弱的心灵。

第5题: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作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因为,文学作为对生活的认识活动,其要义是求“真”。文学作为审美活动,又要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最终,文学创造还要创造艺术形式,呈现出“美”。所以,真、善、美及其统一就成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在创作中,求真表现为“艺术真实”,求善表现为“情感评价”,求美表现为“形式创造”。

第6题:

简述艺术情感在文学创造活动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第一、艺术情感是文学创造活动的推动力;首先情感影响认知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无数种信息涌向人的感官,但他并不是对所有的信息都予以注意,情感在这里起着很大作用。一个人心情愉快时许多平时不注意的事物也会引起兴趣,相反对于一个心情抑郁者来说,许多令人振奋的事也会熟视无睹。其次,情感还是认知活动的内在驱力。在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中,人们往往是在某种激情的驱使下去废寝忘食地工作的。第三,情感还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情感实际上乃是一种弥漫于人的整个心理世界的东西,它参与着人的各种心理过程。也正是由于情感的这种无所不在的独特性,才使得它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艺术情感是文学创造活动的表现对象。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同时就是一个情感表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创作主体对于自己以往的情感积累的再度体验。对情感的再度体验是复现记忆中的情感并对其加以回味、观照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使作家自己的自然情感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艺术情感的。对情感的再度体验作为整个创作过程的原动力,始终存在于这个过程之中。作家自己的童年经验、人生的坎坷经历、严重的精神创伤,都作为情感记忆储存在他的心灵深处,它们躁动不安,时刻寻求表现与宣泄的机会。作家一旦进入创作过程,这些情感记忆就会争先恐后地涌现于他的意识层面,迫使作家对它们进行再度体验。创作过程对情感的再度体验所依据的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省”的主体能力。这种能力使人能够对自己的心灵世界进行反观,也就是说,主体意识借助于“内省”能力将自己一分为二:一部分对另一部分进行观照与体验。在这种观照与体验中,作家一方面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方面又会积极地为这种再度体验的情感寻求表现形式。
第三、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经过作家再度体验的情感显现为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过程。一般说来,无论是在抒情性作品中,还是在叙事性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都必然是三种因素的组合过程:一是感性形式,它直接诉诸人们的感官。二是情感,即经过作家再度体验的艺术情感,而不是自然情感。三是理性因素,即作家的政治伦理观念及其它知识系统。

第7题:

文学写作作为作家的个性化创造,理所当然地具有个体意义。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为主的著名观点。
文以气

第9题:

如何理解和评价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的观点?


正确答案:作家的精神气质充实浸透他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致,思想感情、审美情致决定语言格调,文章所流露的风采才华,都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各个作家按照自己的创作性进行创作,作品的风貌就各不大相同,正如他们的面貌各个不同一样。

第10题:

文学创作的最终成果借()而凝定,文学接受者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感受也只能从()的把握入手,形式创造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形式;作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