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你上学期语文、数学考试成绩怎么样?乙:我语文考得不错,得了80多分呢?” 上面乙的回答违反了合作原则的()。

题目
单选题
“甲:你上学期语文、数学考试成绩怎么样?乙:我语文考得不错,得了80多分呢?” 上面乙的回答违反了合作原则的()。
A

数量准则

B

关联准则

C

质量准则

D

方式准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个书架宽2200px,某一层上摆满了第一册的数学书和语文书,共90本。小红量得一本数学书厚20px,一本语文书厚30px。你知道这层书架上数学书和语文书各有多少本吗?


解:设数学书有x本,则语文书有(90-x)本。

由题意,得    0.8x+1.2(90-x)=88.

解得      x=50,  90-50=40.

答:这层书架上数学书有50本,语文书有40本。

第2题:

期末考试结束了.小明和小强总结各自的考试状况。
“小明,这次考得怎么样”小强问。
“别说了,这次物理又考砸了,哎!平时我在物理上花费的时间最多,可是就是考不好,英语我平时不怎么学,每次都考得不错,看来我是没有学物理的潜质啊!”小明说。
“我英语这次也考砸了,我平时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最多,但每次考试都不如你,数学我只上
课听听,每次都考得还不错,看来我是没有语言天赋啊。”小强说。
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此材料,正确的选项有()。

A.小明语言智能发展比较好
B.小明不具有逻辑—数学智能
C.小强逻辑—数学智能比较好
D.小强不具有语言智能

答案:A,C
解析: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材料可知小明语言智能发展比较好,小强逻辑一数学智能比较好:小明逻辑一数学智能较为欠缺,但并不是不具有逻辑一数学智能,小强语言智能欠缺,但不是不具有语言智能。

第3题:

会话要遵循合作原则,而下面的会话,孩子的回答表明不想告诉妈妈真实情况,这里的会话孩子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妈妈: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孩子:我语文考得特别好。

A.质的准则

B.量的准则

C.关系准则

D.方式准则


参考答案:B

第4题:

某同学语文考了90分,数学考了80分,他的语文比数学考得好一些,这句话对吗?


正确答案:不一定对,应该看一看90分和80分在班上的名次,也就是要看这两个分数在各自团体中的地位。

第5题:

甲、乙和丙三人在某中学分别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政治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已知:每门课程只由甲、乙、丙三人中的一人负责,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是邻居;甲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丙和语文老师、物理老师一起回家;语文老师比政治老师年龄要大;周末,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起打球。
由此可知,三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是:

A.甲教物理和化学,乙教英语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B.甲教数学和化学,乙教政治和语文,丙教物理和英语
C.甲教物理和英语,乙教化学和数学,丙教语文和政治
D.甲教英语和化学,乙教物理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由“丙和语文老师、物理老师一起回家”可得丙不是语文、物理老师,排除B项和C项;
由“周末,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起打球”可得甲不是英语、政治老师,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第6题:

甲、乙、丙三人要装订语文和数学课本。装订语文课本的工作量比装订数学课本的工作量多1/4,甲、乙、丙三人单独完成数学课本的装订各需20天、24天和30天。为了共同完成这两项任务,先安排甲装订数学课本,乙、丙一起装订语文课本;经过几天后,又调丙去帮甲装订数学课本。最后两种课本的装订任务同时完成,那么乙、丙二人合作了( )天。

A.12

B.15

C.17

D.18


正确答案:B
取20,24,30的最小公倍数120,设装订数学课本的工作量为120,那么装订语文课本的工作量为(1+1/4)×120=150。那么甲、乙、丙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分别是6,5,4。三人装订完两种课本共需要(120+150)÷(6+5+4)=18(天)。乙在这18天里,一直在装订语文课本,完成了18×5=90,剩下的装订语文课本的任务都由丙完成,需要(150-90)÷4=15(天)。所以乙和丙共合作了15天,答案为B。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单元考后,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对考试成绩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写成作业上交,甲、乙、丙三人分别写道:
甲:我使尽了“洪荒之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乙:考得好是因为背的全考到了,还没背的都没考。
丙:别人都很强,我可能不是块学习的料。
(1)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具体分析甲、乙、丙归因的维度和因素。
(2)分析甲、乙、丙的归因对其动机及行为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因素。甲把考试成绩归因于个人的努力,属于努力程度维度,是内部、不稳定、可控制因素;乙把成绩归因于考到的都背了,属于运气维度,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因素;丙把考生成绩归因于自身不适合学习,属于能力维度,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制因素。
(2)根据归因理论,三个人的归因对其学习动机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第一,甲同学把成败归因于努力,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样的归因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努力学习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乙同学把成败归因于运气,运气是不稳定的、外在的、不能控制的因素,个人对此无能为力。因此认为凭运气成功的学生,会把成功看成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这种情形下的成功不会增强其自信,他很可能心存幻想,下次考试运气也不错。这种归因方式体现在其行为上,则缺乏个人进一步的意志和努力,完全期待运气的降临。
第三,丙同学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的缺乏,这会导致其羞愧、沮丧。缺乏取向成功的倾向,降低了学生对成功的期望,使其缺乏学习动机,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习得性无助感。一般认为,习得性无助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行为弱化,对学习极度缺乏自信心,对其学习和个性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第8题:

会话要遵循合作原则,而下面的会话,乙的回答表明他对小王有意见,这里的会话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甲:小王和小张为人怎么样?乙:小张人不错。

A.质的准则

B.量的准则

C.关系准则

D.方式准则


参考答案:B

第9题:

甲校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比乙校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好,因此,甲校的数学教学方法比乙校好。除以下哪项而外,其余各项若真者会削弱上述结论?

A.甲校的数学考试题总比乙校学生好
B.甲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比乙校学生好
C.乙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比甲校难
D.乙校的数学老师比甲校的工作更勤奋
E.乙校学生数学课的课时比甲校少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下列各段议论是否违反了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为什么?甲说:“我明年一定能考上研究生。”乙说:“你这话不对。”甲说:“你竟然认为我明年不可能考上研究生?”乙说:“你这话也不对。”甲说:“你的话不合逻辑。”乙说:“你的话才不合逻辑呢在甲、乙两人的对话中,究竟谁自勺话不合逻辑?


正确答案: 在甲、乙两人的对话中,甲的话不合逻辑,乙的话是合乎逻辑。甲的第一句话是一个必然肯定判断,活说得太绝对,不恰当。因此乙指出“你这话不对。,’这是对甲的必然肯定判断的否定,即:“并非你明年——‘定能考上研究生。”它等值于“你明年可能考不—上研究生。”甲6勺第二句.话理解为“,明年不可能考上大学”这等值寸:“明年一定考不上大学“从而歪曲了乙的话,违反了逻辑思维规律的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因此乙又指出“这话也不对。”对甲的第二句话又给予否定,由于甲的两句话一为必然肯定判断厂—为必然否定判断,二者为反对-关系,不能同真,甲同时给予肯定,所以,r¨又违反了逻辑思维规律的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误,但两者都可以同假,乙都给予否定,是正确的,并不违反排中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