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描述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作简要评论。

题目
问答题
试描述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作简要评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及相关的()主张。


参考答案:文学的科学性;陌生化

第2题:

试简要描述WindowsNT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


正确答案:WindowsNT采用请求分页的虚拟存储管理方案,对虚拟空间采用线性模式管理,是一个32位的操作系统,所以每个进程都有2-4GB的虚拟地址空间.该虚拟地址空间被分成两部分:高地址2GB的系统存储区;低地址2GB的用户存储区,虚拟地址空间每页的大小为4KB.

第3题:

试简要描述旅游初次分配的流程。


正确答案:1职工工资。是指旅游部门和企业根据合理的分配原则,向旅游从业人员支付的工资,作为他们提供劳务的报酬,满足他们自己和家庭生活的需要。2政府税收。旅游部门和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向政府纳税,成为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一部分,由国家统筹安排和使用。从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了新税制,规定旅游经营中的劳务性收入上缴营业税的税率为营业收入的5%;旅游经营中的商品性收入上缴增值税,基本税率为营业收入的17%,低税率为营业收入的13%。在扣除了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租金、利息、营业税之后,旅游部门和企业经营所得纯利润上缴所得税的税率为纯利润额的33%。3企业留利。旅游部门和企业的自留利润被称作企业净利润,留归企业自行安排分配和使用。在我国旅游部门和企业中,企业净利润又可分为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两部分,分别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职工的福利支出等。

第4题:

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认为,艺术的目的首先在于唤起人的()。


正确答案:审美感受

第5题:

描述UE的工作模式与状态并作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U.E有两种基本的运行模式: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空闲模式:UE处于待机状态,没有业务的存在连接模式:当UE完成RRC连接建立时,从空闲模式转移到连接模式;在连接模式下,UE有4种状态Cell-DCH适用场景:连续或大量的数据传输,如打电话、下载Cell-FACH适用场景:少量的数据传输,如信令、短消息Cell-PCH适用场景:非连续业务(如网页浏览)且UE移动速度“慢”URA-PCH适用场景:非连续业务,且UE移动速度“快”

第6题: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则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和论证了形式主义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陌生化”原则。所谓“陌生化”,是针对习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潜意识化而言的,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感知方式的一种反作用,目的是加强印象,把熟视无睹的东西凸现出来,用新的陌生的世界代替潜意识化了的世界。陌生化属于文本的范围,而且重点不是文本的意义,而是它的形式,涉及的对象主要是诗歌。

第7题:

试指出文化与人格理论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正确答案:“文化与人格”学派常被称作“文化中的人格”、“心理人类学”、“心理文化分析等”。文化与人格理论强调文化因素与个人因素或由个人产生的心理事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重点研究的是依文化而变化的个人,如个人是如何必然受到特定社会或文化要素的影响,如何在该文化的范围内构筑自己的人格等等。

第8题: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在研究方法上都直接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
①索绪尔语言学建立在对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批判的基础上,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两部分,强调内部语言学。又在内部语言学中分出共时性语言学与历时性语言学,重视共时性语言学。在共时性语言学内部又划分出语言和言语,注重对语言的研究。
②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将索绪尔语言学研究方法纳入文学研究之中,将文学定义为形式艺术,一是内容不能决定形式,内容不能创造形式;二是形式有不受内容支配的独立自主性;三是形式可以决定内容创造内容,内容是形式的内容。
⑴在对艺术形式的探讨中:区分诗歌语言(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生活语言),并侧重对诗歌语言的研究,认为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能够把语言的构造变得可以感受到。
⑵在对叙事作品结构的研究中:区分情节结构与叙述结构,并强调对情节结构的研究前者是对事件的描写,是行为依照时间次序和因果关系的发展,纯属语意的;后者是语意材料在特定作品里的表现。情节结构比叙述结构抽象,是一种宏观把握;叙述结构比情节结构具体,是一种微观呈现。这一观点对结构主义的形成影响极大。
⑶在方法论上:与索绪尔排斥社会历史环境影响、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放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环境中不同,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注重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历史的演变,尤其是布拉格学派的研究将空间和时间交融在了一起。


第9题:

试简要介绍和评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正确答案:A.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
理论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每一点都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
中心地: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货物与服务: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货物与提供的服务。
中心性:一个地点对围绕它周围地区的作用大小。
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的每一种货物和服务都有其可变的服务范围。范围的上限是消费者愿意去一个中心地得到货物或服务的最远距离,超过这一距离他便可能去另一个较近的中心地。以最远距离为半径,可得到中心地的最大腹地。服务范围的下限是保持一项中心地职能经营所必需的腹地的最短距离。以此为半径,也可得到一个圆形的互补区域,它表示维持某一级中心地存在所必需的最小腹地,亦称之为需求门槛距离,即最低必需销售距离。
B.六边形网络
假设在理想地表上均匀分布着一系列的B级中心地,它们的最高级别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定为r。这样,B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为2r。如将所有的B级中心地联接,则可得到一张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网。
因为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因此,必须作一些修改,这就是将所有的圆形市场区重叠起来。重叠后,B级中心地仍按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网排列,只是间隔更紧凑,其距离为d。此外,由于重叠区被分割,圆形的市场区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其理由是消费者应按“最近中心地购物”的假设,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去得到货物或服务。较低一级的中心地的位置总是在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由此形成克里斯塔勒命名为K=3的中心地网络。
C.理论模型
(1)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而后低一级的市场区又包含了3个比它更低一级的市场区,从而最有利于低一级的中心地与高一级的中心地展开竞争,由此形成K=3的系统。也就是说,低一级市场区的数量总是高一级市场区数量的3倍。
(2)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4倍。
(3)行政原则: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统。在K=7的系统中,六边形的规模被扩大,以便使周围6个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这样,中心地体系的行政从属关系的界线和供应关系的界线相吻合。
D.评价
(1)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从而损害了该理论的现实性。
(2)在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密集的情况下,城市的发展可以不依赖于对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而是依赖于城市间的分工协作。
(3)克氏的中心地学说忽视了制造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4)中心地理论强调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而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子系统(处于不同区域)中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忽视了同一个子系统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

第10题:

俄国形式主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年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这一流派分为两个分支,一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代表人物是罗曼•雅各布森,一是彼得堡小组(诗歌语言研究会1916)代表人物有什克罗夫斯基、日尔蒙斯基和艾亨鲍姆。
①理论渊源:俄国形式主义深受日内瓦语言学派、胡塞尔现象学、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把音位学作为语言成分的因素用来剖析和建造形式结构,反对只根据作家生平、社会环境、哲学、心理学等文学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学作品,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作品本身,文学评论家要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和规律,亦即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
②主要主张:
⑴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文学作品只是一种构造和游戏,形式主义者不研究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心理,而仅仅局限于对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的研究。
⑵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形式主义者提出了陌生化这一概念,认为要使人们对熟悉事物的自动感知变为审美感知,就要采取陌生化的手段,使现实中的事物变形,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使人们重新审美的感知原本已经熟悉的事物,尽可能的延长审美感知的过程。
⑶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文学性。文学性即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内部规律,要着重研究艺术形式,深入文学系统内部去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既然文学作品可以表现多样化的内容,那么文学性就不在作品的内容而在作品的形式,即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组织。
⑷共时性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能够科学揭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按照索绪尔语言学研究方法将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并着眼于以形式分析为主的内部研究。
③评价影响:
⑴俄国形式主义是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反拨的艺术理论上的先锋主义。它从形式角度规定文艺本质,把文艺创作视为一种表现形式,并认为过去把形象思维作为文艺本质,把反映生活看成文艺的主要任务是很不科学的。文艺创作的目的不是给人提供认识,而是提供感受与体验,欣赏文艺的人首先直接得到的是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⑵俄国形式主义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始终坚持文学是一个特殊领域,力图解释文学内部构造及其发展的特殊规律。它提出的陌生化、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文学性、诗性功能等理论概念和原则,极大地丰富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⑶俄国形式主义的局限性: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虽然艺术形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规律是由社会文化和艺术内容的发展所决定的,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主张与批评实践并不完全一致,还没有超出19世纪唯美主义的范围,是唯美主义的延续。俄国形式主义存在时间并不长,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布拉格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文学理论流派都深受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而形成了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的独特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