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证据的含义,以下描述中,恰当的有(  )。

题目
多选题
关于审计证据的含义,以下描述中,恰当的有(  )。
A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一般包括对初始会计分录的记录和支持性记录

B

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是基本信息,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C

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的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

D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的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和重要性水平之间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审计人员拟接受的审计风险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之间是反向关系

B、检查风险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是反向关系

C、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是反向关系

D、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是反向关系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审计证据的特征包括适当性和充分性
B、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可体现为审计证据是否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C、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D、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E、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答案:A,B,D
解析: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而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第3题:

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审计证据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两者缺一不可

B.被审计单位的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属于审计证据中的其他信息

C.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D.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该直接从中挑选一个作为恰当的审计证据


正确答案:D
 [答案]D
[解析]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而不是直接选择一个作为审计证据。参见教材P174。

第4题:

下列有关获取审计证据的说法中,恰当的有( )。

A.检查文件记录不能提供可靠的证据
B.检查有形资产可以为其存在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C.观察所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发生时点,不能提供期间的证据
D.分析程序能够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答案:B,C
解析:
选项A,检查文件记录可以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选项D,由于分析程序主要用来分析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很难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第5题:

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审计证据接其来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B.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属于环境证据

C.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数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充分性

D.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或其他证据的内在联系越强,审计证据的质量越好

E.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审计人员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答案:A,B,D,E
解析:
选项C,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第6题:

注册会计师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数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关于审计证据数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B.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C.证据的质量存在的缺陷越多,所需的证据越多

D.获取的原件证据可能比获取的复印件证据少


正确答案:ABD
C错: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不能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D正确:原件证据的可靠性(与质量有关)高于复印件,质量越高,所需的证据可能越少。 

第7题:

下列关于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B:充分性和适当性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具有证明力
C:审计证据质量越高,审计人员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D: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持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E: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审计人员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答案:B,C,D,E
解析:

第8题:

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审计证据越可靠,证明力越强

B.审计证据的客观性与取证程序、方法、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密切相关

C.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或与其他审计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程度

D.审计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审计法规规定的手续和程序

E.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因此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审计人员在审计抽样过程中,造成非抽样风险的原因有()

A、确定的样本量过少

B、实施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

C、实施了不恰当的抽样方法

D、因工作疏忽未能发现样本中实际存在的误差

E、对审计证据存在误解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误差

答案:B,D,E
解析:
是指的抽样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包括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工作疏忽等而造成的未能发现样本中实际存在的误差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与审计人员采用的抽样方法无关。

第10题:

以下关于审计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有(  )。
Ⅰ.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Ⅱ.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Ⅲ.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数量与审计证据质量成反比,注册会计师可以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Ⅳ.从被审计企业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外部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A.Ⅰ.Ⅲ.Ⅳ
B.Ⅰ.Ⅱ
C.Ⅰ.Ⅱ.Ⅲ.Ⅳ
D.Ⅱ.Ⅲ.Ⅳ

答案:B
解析: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然而,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下列原则:(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