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阶段教学法(赫尔巴特)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形式阶段教学法(赫尔巴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1)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2)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髙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3)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

第2题: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和()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和()。


答案: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预备 呈现 联系 统合 应用
解析:

第3题:

简述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正确答案: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后来被他的学生所发展.席勒把明了分为两个阶段,组成了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赖因则在前面加了一个预备阶段,并对原有的四个阶段作了更符合教学实际的修改,演变为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系、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上述教学过程均为五段,俗称五段教学法.

第4题: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 A、复习
  • B、实践
  • C、方法
  • D、拓展

正确答案:C

第5题: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A联合

B系统

C运用

D明了


B

第6题:

比较分析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


答案:
解析:
相同点: (1)都将教学过程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使其教学过程因为有了科学的理 论依据而变得更加科学。 (2)都对后世的教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别指导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育教 学改革。 (3)都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变化,并把它作为教学的依据,主张教材或 者资料提示方法的多样化。 (4)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由于将学生与教材分离, 将教师与学生分离,将学生作为一个被动接受 的实体,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以至于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 需要。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在实践中,过分依赖学生的经验而使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学生的 活动常常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很难通过教育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等。 不同点: (1)理论基础不同 赫尔巴特受到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双重影 响。将教学建立在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即认为“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 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聚集和分散的活动,儿童利用已 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的过程称“统觉”,统觉过程就是新观念与旧观念的同化和吸收的过程。 杜威的教学是建立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实用主义经验论基础上的。他认为,‘经验’是人的有 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来自于人和环境的因素超过了来自书本。 (2)教学内容不同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念积极活动的过程。教学只有在儿 童已有的经验(统觉团)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合适的教学程序, 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进行教学。为此,他把教学活动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四个主要阶段,被称之为“四步教学法”。 与此四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 探究、行动”。 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究获取经验的过程, 同时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 过程。因此,教学一定要从直接经验开始并以直接经验告终; 教学既然也是思维的发展过程, 因此,教学从一开始便要能激起儿童的思维活动,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学方 法:设定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 困难;验证假设,,被称作是“五步教学法”。 (3)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 赫尔巴特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即统觉团。 他认为, 新事物是否被接受,首先取决 于学生的旧有观念与新事物的相关性以及学生的感受能力。 因此, 教师需事先充分了解学生 心灵中原有些什么观念,然后才能决定该提示哪些新观念。 杜威则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和思维特点,通过教师指导, 使儿童从经验中学习。把学生获得知 识的源泉归结为学生个人的亲身生活和实践。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做、 思、 学三者的统一过 程。 (4)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重在教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只考虑知识的连续性, 忽视学 生的主动性,过于呆板、 机械。 杜威则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教材的安排、 组织, 为学生创造学习材料的情景, 教给学生学 习教材的方法。 重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 学生有更大的主 动性、 灵活性。 (5)对学生兴趣的理解不同 赫尔巴特认为, 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这是传授新知识、 形成新观念的基本条件。因 此,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利用学生的 “统觉兴趣”, 通过提供适当的活动,把儿 童的兴趣激发起来,从而将他们指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杜威强调教师要依据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对本能和冲动的适当的刺激和问题,而不是 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另外, 杜威认为,兴趣有个别差异,因此, 在教师教育工作中, 必须激发儿童真正的兴趣,才能使促使其自身不断地生长和发展。 (6)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中凸显的是教师的地位。 在他看来, 学生的心智成长依赖于教师 对教学形式、 阶段和方法的定性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从教师 的角度推进教学的进程, 学生是被动的。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则凸显学生的地位。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 引导学生的兴趣, 满足他们的需要, 不要对学生过多的干涉。 杜威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 中心推进教学的进程,要求教师由指导者变成发起者, 由向导变成顾问, 学生由以前的被动 接受却变成主动, 儿童由静听者变成研究考问的人和实验的人。

第7题:

试分析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赫尔巴赫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明了(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显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2)联合(或联想)。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观念。(4)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正因为如此,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另一方面,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所固有的机械化倾向,也使它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第8题: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包括六个阶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赫尔巴特教学形式包括四个阶段。戚勒将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的第一阶段——“明了”发展为“分析”、“综合”,从而形成分析、综合、联想、系统和方法五段,在初等学校推行。继而莱因又将赫尔巴特的“明了”发展为“预备”和“提示”,并将赫尔巴特所称的“联想”改为“联合”,“系统”改为“总结”,“方法”改为“应用”,构成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教学法。

第9题:

形式阶段教学法(赫尔巴特)
明了阶段、联想阶段、系统阶段、方法阶段。赫尔巴特的学生将其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第10题: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 A、卢梭
  • B、裴斯泰洛齐
  • C、赫尔巴特
  • D、杜威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