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氯气泄漏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氯气泄漏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事故特点:
(一)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氯泄漏后体积迅速扩大,随风或向低洼处漂移,形成大面积染毒区。
(二)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氯气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导致中毒,造成伤亡。
(三)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大量氯气泄漏,严重污染空气、地表及水体,并易滞留在下水道、沟渠、低洼地等处,不易扩散,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如处理不当将在较长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
处置措施:
(一)侦察检测。
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和扩散方向。
2、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
3、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
4、查明泄漏区域内是否有能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的危险化学品情况。
5、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
6、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7、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交通道路等情况。
8、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9、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
(二)警戒疏散。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3、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三)安全防护。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四)生命救助。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重危区和轻危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五)技术支持。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六)转移危险物品。对事故现场和可能扩散区域内能够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乙炔、氢气等危险化学品和易燃可燃物体,能转移的立即转移,难以转移的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激烈反应或爆炸。
(七)现场供水。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八)稀释降毒。
1、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3、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稀释不宜使用直流水,以节约用水、增强稀释降毒效果。
(九)关阀堵漏。
1、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2、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的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十)输转倒罐。不能有效堵漏时,应控制减少泄漏量,采取烃泵倒罐、惰性气体置换、压力差倒罐等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十一)化学中和。储罐、容器壁发生小量泄漏,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向罐体、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将泄漏的氯气导入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中,加入等容量的次氯酸钠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
(十二)浸泡水解。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氯钢瓶发生损坏或废旧钢瓶发生泄漏,又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氢氧化钙等碱性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稀释降毒,做好后续处理工作。要严防流入河流、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防止造成污染。
(十三)洗消处理。
1、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
2、洗消对象。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前必须进行洗消,现场参与抢险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全部进行洗消。
3、洗消方法:
①化学消毒法: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钙、氨水等碱性溶液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化学中和,形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②物理消毒法: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
③简易排毒法:对染毒空气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或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实施暂时封闭,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自然条件使有毒物质消失。
4、洗消和处置用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十四)现场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最好选用()稀释溶解泄漏的氯气。

  • A、喷雾水流
  • B、开花水流
  • C、直流
  • D、泡沫

正确答案:A

第2题:

简述氨气泄漏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 事故特点:
(一)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氨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形成大面积扩散区。
(二)易发生爆炸燃烧。氨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三)毒性强,处置难度大。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眼灼伤,吸入浓度高、量大的氨气能致人死亡。发生泄漏的部位、压力等因素各不相同,灾情复杂、危险性大,处置专业技术要求高。
处置措施:
(一)侦察检测,
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和扩散方向。
2、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
3、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
4、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及走向。
5、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6、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电源、火源、交通道路等情况。
7、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8、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
(二)警戒疏散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3、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三)禁绝火源,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消除警戒区内一切可能引起爆炸燃烧的条件。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戴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四)安全防护,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五)生命救助,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重危区和轻危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六)技术支持,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医疗急救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七)现场供水,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八)稀释降毒,
1、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3、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稀释不宜使用直流水,以节约用水、增强稀释降毒效果。
(九)关阀堵漏,
1、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2、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的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十)输转倒罐,
1、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和单位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烃泵直接倒罐。烃泵倒罐可分为现场倒罐和异地倒罐两种。
2、惰性气体置换。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将事故罐内的氨气置换到其他容器或储罐。
3、利用压力差倒罐。利用水平落差产生的自然压力差将事故罐的氨气导入其他容器、储罐或槽车,降低危险程度。
4、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
(十一)化学中和,储罐、容器壁发生小量泄漏,可将泄漏的液氨导流至稀盐酸溶液中,使其中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
(十二)浸泡水解,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氨钢瓶发生泄漏,又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稀盐酸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
(十三)洗消处理,
1、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
2、洗消对象。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必须进行洗消,现场参与抢险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全部进行洗消。
3、洗消方法
①化学消毒法:用稀盐酸等酸性物质溶于水中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化学中和,形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②物理消毒法: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
③简易排毒法:对染毒空气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或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实施暂时封闭,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自然条件使有毒物质消失。
4、洗消和处置用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十四)现场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第3题:

氯气钢瓶发生泄漏,现场处置要点和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答:要点:(1)疏散无关人员:根据风向,确定疏散范围,设立警戒线;
(2)以泄漏点为中心,用开花水枪在四周设立雾状水幕,减少氯气扩散;
(3)将钢瓶推入含碱的水池中。如果没有水池,应采取堵漏方法;
(4)如果泄漏现场有中毒人员,应先救出中毒人员,进行简单处置后送医院。
注意事项:(1)在进入泄漏现场前戴好空气呼吸器或其他适宜的防毒面具;
(2)无关人员应站在上风向,且不要站在低洼处;
(3)应急结束后,对衣物进行冲洗。

第4题:

一辆运载液氯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液氯钢瓶损坏,大量氯气泄漏。应采取什么措施处置?


正确答案:主要措施:
1)稀释降毒;
2)浸泡水解;
3)化学中和;
4)器具堵漏;
5)划定警戒区域;
6)疏散人员。

第5题:

简述氯气储罐底部发生泄漏(泄漏点向下),其泄漏事故的处置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1)使用检测仪检测氯气扩散的范围,并根据风向、风速、地形及建筑物的状况,划出警戒区域,禁止车辆、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2)消防人员佩戴空(氧)气呼吸器、穿防化服,迅速深入扩散区抢救疏散中毒人员,侦察泄漏情况;
(3)如情况允许应迅速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4)在堵漏效果不够好的情况下,可将泄漏的贮罐(瓶)浸入石灰乳水池中进行中和反应,并调用机械设备压住浮起的罐体,排除险情;
(5)用开花或喷雾射流稀释驱散外泄的氯气;
(6)处置完毕应对抢险人员和器材进行洗消。

第6题:

简述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 事故特点:
1、事故发生频率高,成因多样,连锁性强。
2、社会影响大,人员伤亡重,易造成次生灾害。
3、车辆损毁严重,救援技术性强、难度大。
处置措施:
1、一般单车倾翻、两车或多车相撞有人员被困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先利用无齿锯、扩张器、牵引器、气动切割器、双向异动切割刀、液压剪切器、液压顶杆等工具,破拆牵引变形的车厢外壳,将遇险人员救出,再视情使用牵引器将车体扶正或使两车分离。
2、对车辆坠入江河等事故,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地理环境,利用冲锋舟、潜水装具等器材装备实施救生;对车辆坠入悬崖的事故,采用山岳救助的方式实施救生。
3、对事故造成车辆燃油泄漏的,在破拆车体时应采用喷雾水枪实施掩护或喷射泡沫覆盖泄漏区域,防止因金属碰撞或使用切割器切割时产生的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燃烧。
4、对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交通事故,应根据危化品性质进行处置,采取稀释降毒、关阀断源、筑堤导流、器具堵漏、输转倒罐、洗消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

第7题:

简述氯气泄漏事故的特点和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 事故特点:
(一)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氯泄漏后体积迅速扩大,随风或向低洼处漂移,形成大面积染毒区。
(二)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氯气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导致中毒,造成伤亡。
(三)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大量氯气泄漏,严重污染空气、地表及水体,并易滞留在下水道、沟渠、低洼地等处,不易扩散,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如处理不当将在较长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
处置措施:
(一)侦察检测。
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和扩散方向。
2、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
3、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
4、查明泄漏区域内是否有能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的危险化学品情况。
5、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
6、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7、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交通道路等情况。
8、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9、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
(二)警戒疏散。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3、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三)安全防护。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四)生命救助。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重危区和轻危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五)技术支持。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六)转移危险物品。对事故现场和可能扩散区域内能够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乙炔、氢气等危险化学品和易燃可燃物体,能转移的立即转移,难以转移的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激烈反应或爆炸。
(七)现场供水。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八)稀释降毒。
1、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3、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稀释不宜使用直流水,以节约用水、增强稀释降毒效果。
(九)关阀堵漏。
1、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2、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的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十)输转倒罐。不能有效堵漏时,应控制减少泄漏量,采取烃泵倒罐、惰性气体置换、压力差倒罐等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十一)化学中和。储罐、容器壁发生小量泄漏,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向罐体、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将泄漏的氯气导入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中,加入等容量的次氯酸钠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
(十二)浸泡水解。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氯钢瓶发生损坏或废旧钢瓶发生泄漏,又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氢氧化钙等碱性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稀释降毒,做好后续处理工作。要严防流入河流、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防止造成污染。
(十三)洗消处理。
1、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
2、洗消对象。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前必须进行洗消,现场参与抢险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全部进行洗消。
3、洗消方法:
①化学消毒法: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钙、氨水等碱性溶液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化学中和,形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②物理消毒法: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
③简易排毒法:对染毒空气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或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实施暂时封闭,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自然条件使有毒物质消失。
4、洗消和处置用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十四)现场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2、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第8题:

在处置氧气泄漏事故时,最好选用()稀释溶解泄漏的氯气。

A、喷雾水流

B、开花水流

C、直流

D、泡沫


参考答案: A

第9题:

如何应急处置氯气泄漏?


正确答案:应采取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第10题:

某单位一液氯钢瓶发生泄漏,大量氯气向下风方向扩散。当地消防部队接警后迅速出动防化救援车和抢险救援车到场处置。液氯泄漏事故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液氯泄漏事故的特点是:
1)气化和扩散迅速;
2)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3)污染环境,洗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