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共有两个存货项目:A产品和B材料。B材料是专门生产A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甲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

题目
多选题
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共有两个存货项目:A产品和B材料。B材料是专门生产A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甲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则计算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可能影响其可变现净值的因素有()。
A

A产品的市场售价

B

B材料的成本

C

估计销售A产品发生的销售税金及费用

D

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加工成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 (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计税价格与公允价值相同,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余额36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余额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余额413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45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105.3万元银行存款,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入账价值为( )万元。

A.511.2

B.434.7

C.373.5

D.450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具有商业实质情况下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甲公司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300+60)+105.3+(300×17%+60×17%)-450×17%=450(万元)。

第2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计税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36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成本413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45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105.3万元补价,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511.20

B.434.7

C.373.5

D.450


正确答案:D
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300+60)+105.3+(300×17%+60×17%) -450×17%=450(万元)。

第3题:

A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共有两个存货项目:甲产品和乙材料。乙材料是专门生产甲产品的原料。甲产品期末库存数量有15 000件,账面成本为675万元,市场销售价格580万元。A公司已于2008年5月18日与B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将于2009年8月23日之前向B公司提供30 000件甲产品,合同单价为0.05万元。为生产合同所需的甲产品,A公司期末持有乙材料300公斤,用于生产15 000件甲产品,账面成本共计400万元,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555万元,估计至完工尚需要发生成本230万元,预计销售30 000件甲产品所需的税金及费用为130万元,预计销售库存的300公斤乙材料所需的销售税金及费用为30万元,则2008年末,A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45

B.0

C.35

D.55


正确答案:B
解析:A公司的两项存货中,甲产品的销售合同数量为30 000件,库存数量只有一半,则已有的库存产成品按合同价格确定可变现净值,即0.05万元。库存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5 000×0.05-130/2)=685(万元),成本为675万元,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因此,甲产品没有发生减值。用乙材料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5 000×0.05-130/2=685(万元),成本=400+230=630(万元),所以用乙材料生产的产品也无需计提减值准备。

第4题:

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未计提减值准备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万元。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8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本期该原材料实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10

B.5

C.15

D.20


正确答案:A
[100-(20×10-95-20×1)]-5=100-85-5=10 

第5题:

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l0吨,该原材料用于加工生产Y产品,每吨可生产5台Y产品。甲公司已与乙公司签订一项Y产品销售合同,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8万元(不含增值税)。将该原材料加工成每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2万元。本期期末市场上每台Y产品售价l0万元;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不含增值税),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初该原材料存货跌价准备无余额,则期末该原材料应汁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

A.20万元

B.11万元

C.80万元

D.70万元


正确答案:A
企业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通常应"-3以单个存货项目为基础。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应当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并且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合同部分:产品Y的可变现净值=20×(8-2)=120(万元),成本=100/10×4+20×5=140(万元);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8-5—2)=20(万元),成本=100/10×4=40(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40—20=20(万元);无合同部分:产品Y的可变现净值=30×(10—2)=240(万元),成本=100/10X6+30×5=210(万元)。产品未发生减值,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以期末该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0(万元)。

第6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2003年12月31日原材料一一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万元,该原材料是专为生产甲产品而持有的,市场购买价格为56万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A材料市场价格的下降,市场上用A材料生产的甲产品的销售价格由105万元降为90万元,但生产成本不变,将A材料加工成甲产品预计进一步加工所需费用为24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12万元。假定该公司2003年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1万元。2003年12月31日该项存货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 )万元。

A.30

B.6

C.24.

D.5


正确答案:D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90-12=78万元,甲产品的成本=60+24=84万元,由于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78万元低于产品的成本84万元,表明原材料应该按可变现净值计量。A原材料可变现净值=90 -24- 12=54万元,A原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60-54-1=5万元。

第7题:

AS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8年年初“库存商品一甲产品”账面余额为360万元(1200件),期初“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为30万元。AS公司期末A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期初A原材料未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A产品。该合同约定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将该A原材料加工成20台A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每台4.7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A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5万元(不含增值税)。本期期末市场上该A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30万元,估计销售每吨A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2008年该公司未发生甲产品进货,期末甲产品库存800件。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 )万元。

A.5

B.21

C.16

D.31


正确答案:B
【解析】
(1)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0×10-20×0.5=190(万元)
(2)A产品的成本=100+20×4.75=195(万元)
(3)由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90万元低于A产品的成本195万元,表明A原材料应该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4)A原材料可变现净值=20×10-20×4.75-20×0.5=95(万元)
(5)A原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100-95=5(万元)
(6)甲产品可变现净值=800×0.26-800×0.005=204(万元)
(7)甲产品期末余额=800×(360÷1200)=240(万元)
(8)甲产品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40-204-30+30×(400/1200)=16(万元)
(9)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16=21(万元)

第8题:

甲公司2005年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A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A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A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A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 0.1万元。该公司2004年末已为该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5万元。甲公司2005年对该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10

B.6

C.15

D.0


正确答案:A
解析:专门为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应按照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所以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95-20×1=85(万元)。该原材料存货跌价准备应有余额=100-85=15(万元),甲公司2005年对该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5-5=10(万元)。

第9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4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人账价值为( )万元。

A.217.35

B.271.35

C.186.75

D.202.50


正确答案:A
(150+30)+45+(150 × 17%+30 × 17%)-225 × 17%=217.35(万元)

第10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5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和乙公司取得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分别为( )万元。

A.200,200

B.234,200

C.200,234

D.234, 234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