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A 与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B 引发地下水水质变化的因子C 引发地下水水量变化的因子D 地下水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

题目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
A

与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

B

引发地下水水质变化的因子

C

引发地下水水量变化的因子

D

地下水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给出()。

A.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
B.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地下水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预测期内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预测期内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答案:D
解析: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 )。

A.地下水的水位
B.排水所引发的水质污染因子
C.排水所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
D.注水所产生的常规污染因子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Ⅰ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与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Ⅲ类建设项目应同时满足Ⅰ类项目和Ⅱ类项目的要求。

第3题: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的目的有( )。

A.监测地下水水力坡度
B.监测地下水基本水质因子变化趋势
C.监测含水层渗透系数变化
D.监测地下水特征水质因子浓度变化

答案:B,D
解析:
《地下水导则》8.3.3.5b),地下水监测因子原则上应包括应两类:一类是基本水质因子,另一类为特征因子。根据《地下水导则》11.3.2.2,明确跟踪监测点的基本功能,如背景监测点、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点、污染扩散监测点等,必要时,明确监测点兼具的污染控制功能。实际上,跟踪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监测因子的变化。故选BD。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环境预测原则说法正确的有()。

A: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隐蔽性和难恢复性,还应遵循环境安全性原则,预测应为评价各方案的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B: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地下水环境现状确定,应以拟建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
C:Ⅰ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应分别进行预测,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的预测结果
D:Ⅱ类建设项目,应遵循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原则,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应分别进行预测

答案:A,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应结合当地环境功能和环保要求确定,而不是结合当地地下水环境现状确定,排除B项;Ⅰ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应分别进行预测,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工况的预测结果,排除C项。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

A:地下水的水位
B:排水所引发的水质污染因子
C:排水所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
D:注水所产生的常规污染因子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规定,Ⅰ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与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Ⅲ类建设项目,应同时满足Ⅰ类项目和Ⅱ类项目的要求。

第6题:

(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应给出()。

A.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
B.基本水质因子不同时段在地下水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预测期内水文地质单元边界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D.预测期内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答案:D
解析:
预测内容
(1)给出特征因子不同时段的影响范围、程度、最大迁移距离。
(2)给出预测期内建设项目场地边界或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处特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当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小于 1.0X10 -6cm/s 或厚度超过 100m 时,须考虑包气带阻滞作用,预测特征因子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
(4)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应给出污染物变化趋势或污染控制的范围。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应重点依据(),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A:地下水水质变化
B:地下水流场变化
C:地下水水量变化
D:地下水水位变化

答案:B
解析:
Ⅱ类建设项目应重点依据地下水流场变化,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第8题: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因子原则上应包括的类别有()。

A.基本水质因子
B.特征因子
C.常规水质因子
D.特殊因子

答案:A,B
解析:
依据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8.3.3.5条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属于Ⅰ类建设项目的是( )。

A.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B.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建设项目
C.可能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建设项目
D.可能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①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②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③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具体见导则附录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已废止。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分别进行预测。

A:地下水水质变化及影响范围
B:地下水水量变化及影响范围
C: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影响范围
D:地下水水位变化

答案:C
解析:
Ⅱ类建设项目,应遵循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原则,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应分别进行预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