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我国采用的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反切、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

题目
单选题
历史上,我国采用的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反切、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的,时间是(  )。
A

1948年2月

B

1958年2月

C

1978年2月

D

1998年2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参考答案:A

第2题:

古代的注音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反切、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的,时间是( ).

A.1958年2月

B.1958年3月

C.1948年2月

D.1968年2月


正确答案:A

第4题:

反切注音法产生的原因,以及反切注音的方法和反切的作用。


正确答案: 反切也叫反语,是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传统的注音方法。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另据考证,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用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
(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反切第一次将音节二分,使汉字的注音方法走上了拼音化道路。在汉语注音符号和拼音方案公布之前,反切是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注音方法。同时,反切还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法。反切造字方法的造字原则符合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形音义统一的本质特征,它用已有汉字材料造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5题:

《康熙字典》中错误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读若

答案:C
解析:

第6题:

反切注音法是使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之前最科学的注音方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 ) 批准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汉语拼音方案

B.国务院;注音字母

C.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语罗马字


参考答案:A

第8题:

历史上,我国采用的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反切、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是由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的,时间是( ).

A.1948年2月

B.1958年2月

C.1978年2月

D.1998年2月


正确答案:B

第9题:

《汉语拼音方案》是由我国历史上第一套由政府公布的拼音方案。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什么时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批准公布推行。


正确答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批准公布推行。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