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宋代的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

题目
单选题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宋代的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
A

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以牵制其职权

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权大部收归中央

C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D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东汉后期实际上已行宰相之权,成为皇帝之下最高执行机构。

A、行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门下省


参考答案:B

第2题:

宋代的“两府”指的是下面哪一项:()

A.门下省和皇帝

B.中书省和皇帝

C.中书省和枢密院

D.宰相和皇帝


参考答案:C

第3题:

: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正确答案:B
 B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唐朝是一样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称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这些明显与唐朝不同。

第4题: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 A、出命
  • B、执行
  • C、封驳
  • D、审核

正确答案:C

第5题: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以牵制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权大部收归中央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D.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此项改革的用意是削弱宰相的相权,A、B两项是削弱地方政府的权力,C项是削弱禁军将领军权,D项正是将相权分割的措施。

第6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枢决策系统的组成主要是( )。

A、皇帝、中书、门下二省

B、皇帝、中书省

C、皇帝、门下省

D、皇帝、御史台


参考答案:A

第7题: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净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以牵制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权大部收归中央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D.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此项改革的用意是削弱宰相的相权,A、B两项是削弱地方政府的权力,C项是削弱中央将领军权,D项正是将相权分割的措施,故D项符合题意。

第8题:

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过()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实施。

A、中书省

B、门下省

C、政事堂

D、尚书省


参考答案:C

第9题:

唐代的谏官均为规谏皇帝过失的谏官,这实际上是对皇帝个人的一种监察。()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唐代三省的“运行程式”是()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 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