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

题目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中央政权的决策层。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唐初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 B、唐初明确划分官员职责
  • C、唐初重视选官制度建设
  • D、唐初注重监察制度建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老子曾担任过什么官员?()

  • A、史官
  • B、谏官
  • C、礼官
  • D、法官

正确答案:A

第2题:

唐代的谏官均为规谏皇帝过失的谏官,这实际上是对皇帝个人的一种监察。()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宋朝时设谏官,其目的是规谏朝廷,限制皇帝。()


参考答案:错误。宋朝为对皇帝的过失进行规谏,还设置了谏官,负责规谏朝政,纠正君主的过失,同时也检举臣下的越轨行为。

第4题:

南宋大儒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 A、唐太宗代替宰相行使权力
  • B、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 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 D、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正确答案:D

第5题: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正确答案:B

第6题:

谏官制度


正确答案:唐代的谏官制度也是一种对以御史台为主体的中央监察制度的补充。所谓谏官,顾名思义是规谏帝王之官(宋代有所不同)。宋代谏官与前代不同,谏官本是谏皇帝的,至宋变成谏臣僚了。

第7题:

唐朝谏官狄仁杰出生在哪一年?


正确答案: 狄仁杰生于630年,贞观四年。

第8题:

下列哪项与古代监察制度无关:

A.秦朝设置的御史大夫
B.唐代设置的谏官
C.宋代设置的枢密使
D.清朝设置的都察院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枢密院,是五代至元代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时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枢密院是重要的决策机构,与监察制度无关。枢密使作为枢密院主官,其职能也与监察制度无关。C项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第9题: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证据的是()

  • A、宋代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了宋代,大臣上朝只能站着
  • B、谏官在唐朝是宰相下属专门谏诤皇帝过失,宋朝时独立于宰相并监察宰相
  • C、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 D、清初重要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