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新课程的结构.


正确答案: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第2题: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主导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政策、幼稚产业扶植政策、衰退产业援助政策。
主导产业政策。由于主导产业由于主导产业对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拉动作用,各国都采取各种相关政策,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
支柱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支柱产业支持政策是指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结合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或者非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和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
衰退产业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同时又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衰退产业政策包括进行必要的产业融合、将衰退产业调整援助政策列入现有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制定相关财政、税费调控政策等。
幼稚产业扶持政策。幼稚产业是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机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的同行产业而言,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来促进幼稚产业的发展。


第3题:

耗散结构论是由谁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普里戈金研究偏离平衡态的热力学问题,发现了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结构,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宏观系统运动的规律性,即只要系统是开放的,则必然会与外界发生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这种交换是系统的熵不断减少,从而导致系统由无序演化为有序。

第4题:

应收款项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分析不同账龄的应收款项金额占应收款项总额的比例;
(2)根据企业产品的性质,判断企业应收款项账龄结构的合理性;
(3)分析1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变化,判断企业收账工作的成效;
(4)分析坏账准备提取政策是否与应收款项的回收可能性匹配;
(5)分析主要欠款单位欠款金额的比重;
(6)对于其他应收款能否按时取得规定的资金占用费(主要指赔款、罚款)。

第5题:

简述我国新课程的结构。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第6题: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第7题:

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I)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第8题: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改变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整合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使课程实施过程更加生动、合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调整课程评价方式。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9题: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0 分)


答案:
解析:
(1)一个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6 分);(2)一个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6 分);(3)五个基本要求: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6 分)(4)三个领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6 分);(5)一个总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6 分)。

第10题: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