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满足(  )。

题目
多选题
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满足(  )。
A

桩身强度应按桩顶荷载设计值验算

B

桩、土荷载分配应按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确定

C

桩端进入较好土层,桩端平面处土层应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设计要求

D

桩距可采用3~5d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5.16条规定,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并满足下列要求:①桩身强度应按桩顶荷载设计值验算;②桩、土荷载分配应按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确定;③桩端进入较好的土层,桩端平面处土层应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设计要求;④桩距可采用4倍~6倍桩身直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钢管柱设置工具节有什么目的?()

A.桩基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对钢管柱进行固定

B.为了控制整个钢管柱的垂直度

C.为了方便灌浇混凝土

D.施工简便


正确答案:AB

第2题:

当路面以设计弯沉值为控制指标时,竣工验收弯沉值应不大于设计弯沉值。()


答案:对
解析:
当路面以设计弯沉值为控制指标时,竣工验收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

第3题:

以控制沉降为目的,直接用沉降量指标来确定桩数的桩基,属于()

A.桩基调平设计

B.后注浆灌注桩

C.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D.复合地基


参考答案:C

第4题:

施打大面积预制桩时,下列哪些措施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要求?(  )

A、对预钻孔沉桩,预钻孔孔径宜比桩径大50~100mm
B、对饱和黏性土地基,应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
C、应控制打桩速率
D、沉桩结束后,宜普遍实施一次复打

答案:B,C,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7.4.9条第1款规定,预钻孔直径比桩直径小50~100m;B项,根据第7.4.9条第2款规定,应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直径宜为70~80mm,间距宜为1.0~1.5m,深度宜为10~12m;C项,根据第7.4.9条第5款规定,应限制打桩速率;D项,根据第7.4.9条第6款规定,沉桩结束后,宜普遍实施一次复打。

第5题:

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满足( )。
A.桩身强度应按桩顶荷载设计值验算
B.桩、土荷载分配应按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确定
C.桩端进入较好土层,桩端平面处土层应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设计要求
D.桩距可采用(3~5)d


答案:A,B,C
解析:
D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 5. 13条,桩距可采用(4~6)d。

第6题:

滑行道桥沉入桩基础沉桩时,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当桩尖已达设计标高,而贯人度仍较大时,应(  )。


A.停止锤击,加固桩基础

B.继续锤击,直到贯人度为零时止

C.继续锤击,使贯人度接近控制贯入度

D.拔出沉桩,改变沉桩位置继续锤击

答案:C
解析:
控制贯人度是基础沉桩施工的技术指标。

第7题:

下列关于地基处理及桩基的论述,何项是不正确的?(  )

A.地基处理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碎石时,宜掺入20%~30%的砂
B.桩基布桩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C.软弱地基处理施工时,应注意对淤泥和淤泥质土基槽底面的保护,减少扰动
D.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桩间距应不小于6d

答案: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7.2.13条规定,增强体顶部应设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碎石时,宜掺入20%~30%的砂。B项,根据第8.5.3第4款规定,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C项,根据第7.2.1条第1款规定,利用淤泥和淤泥质土作为持力层时,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D项错误,根据第8.5.16条第4款规定,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桩距可采用4倍~6倍桩身直径。

第8题:

下列基础施工方法中,应设置泥浆循环系统进行深水基础施工的有()。

A、回旋钻机钻孔灌注桩基础

B、沉管法

C、冲击钻钻孔灌注桩基础

D、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

E、潜水钻机钻孔灌注桩基础


正确答案:AE

第9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论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是在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情况下的疏布摩擦型桩基础
B.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中,桩距应不大于5倍桩径
C.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沉降等于桩长范围内桩间土的压缩量
D.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

答案:A,D
解析:
A项正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2.1.5条规定,减沉复合疏桩基础为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的复合桩基。
B项错误,第5.5.14条规定,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桩距可大于6倍桩径。
C项错误,第5.6.2条规定,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沉降等于承台底地基土在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沉降与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之和。
D项正确,第5.6.1条规定,当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以底层平面面积计算)时,可设置穿过软土层进入相对较好土层的疏布摩擦型桩,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荷载。

第10题:

按照《桩基规范》 的要求,关于桩基设计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 B、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 C、进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 D、验算岸边桩基整体稳定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