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蜂窝质量缺陷的原因不包括()。

题目
单选题
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蜂窝质量缺陷的原因不包括()。
A

搅拌不匀

B

振捣不合理

C

模板严重漏浆

D

漏放垫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和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浇筑混凝土如果保护层垫块错位可能产生哪种质量缺陷()。

  • A、麻面
  • B、露筋
  • C、缝隙
  • D、蜂窝

正确答案:B

第3题:

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蜂窝质量缺陷的原因不包括()。

  • A、搅拌不匀
  • B、振捣不合理
  • C、模板严重漏浆
  • D、漏放垫块

正确答案:D

第4题:

浇筑混凝土时如模板润湿不够可能产生哪种质量缺陷()。

  • A、麻面
  • B、蜂窝
  • C、孔洞
  • D、缝隙

正确答案:A

第5题:

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蜂窝(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浆少而石子多,或搅拌不均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
2.麻面(模板表面粗糙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接缝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
3.露筋(浇筑时垫块位移,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或者因混凝土保护层处漏振或振捣不密实而造成
露筋。)
4.孔洞(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空隙,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砂与水泥分离。另外,有泥块等杂物掺入也会形成孔洞。)
5.缝隙和薄夹层(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6.裂缝(构件制作时受到剧烈振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或沉陷,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养护不及时等,以及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位置不当或受到碰撞。)
处理方法:(1)表面抹浆修补(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2)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取掉不密实的混凝土,用清水洗净并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3)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对于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宜采用水泥灌浆;对于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泵送混凝土有液压柱塞泵和挤压泵

第6题:

现浇钢筋砼构件经常出现蜂窝的质量问题,产生蜂窝的主要原因有()。

  • A、砼配合比不当
  • B、浇筑方法不当
  • C、垫块位移
  • D、混凝土和易性较差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混凝土质量缺陷中蜂窝指结构构件中形成如蜂窝状的窟窿,骨料间有()存在。


正确答案:空隙

第8题:

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可采用()的方法检测;检测数量,对于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时宜为()。


正确答案:目测和尺量;全部构件

第9题: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蜂窝产生的现象、原因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④、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⑦、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的措施:
①、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②、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第10题: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

  • A、一般缺陷。
  • B、少量孔洞。
  • C、少量蜂窝。
  • D、严重缺陷。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