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简述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

正确答案: 信息码序列按照一定的规则加入若干“监督码元”后进行传输,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序列之间存在某种确定的约束关系。在接收数据时,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关系,如该关系遭到破坏,则在接收端可以发现传输中的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简述市盈率乘数法的基本思路

正确答案: 市盈率乘数法的思路是将上市公司的股票年收益和被评估企业的利润作为可比较指标,在此基础上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首先从市场上找些可比较实例,按照企业的不同口径,计算出与之相应的市盈率。其次,确定被评估企业不同口径的收益额。在此,以可比企业的市盈率乘以被评估企业相应口径的收益额,初步评定被估企业的收益额。最后,分别赋予不同口径市盈率情况下计算出的收益额一定的权重,加权平均计算企业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景区服务过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正确答案: 首先识别顾客需求;
然后确定服务内容;
接着设计服务流程;
最后进行服务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问答题
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正确答案: (1)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986年,他又在多次讲话中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2)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3)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荐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4)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1987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央制定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简述税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正确答案: (1)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分类管理。
(2)加强户籍管理,严格税务登记制度,减少漏征漏管户。
(3)加强纳税人涉税事项的动态管理。
(4)加强税源分析与税源动态监控。
(5)大力推行税控装置,加强发票管理。
(6)完善纳税评估指标,加强纳税评估。

第6题:

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正确答案:(1)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986年,他又在多次讲话中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2)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3)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荐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4)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1987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央制定的《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第7题:

简述逐步判别法的基本思路?


正确答案: 采用“有进有出”的方法。即在判别过程中,没有一个变量进入判别分析中,先对各变量进行计算、检验,从中挑选最主要的变量进入判别中。
然后再考虑较早引入判别式的某些变量,如果由于新变量的引入而原变量变为不重要了,则剔除判别式中,直到所有的重要变量都引入判别式中,所有的非重要变量都剔除判别式中为止。

第8题:

简述灭火的基本思路。


正确答案: 根据燃烧的基本原理,灭火的基本思路是,采用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燃烧的反应过程的措施,防止燃烧三要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第9题:

简述制定进入管制政策的基本思路。


参考答案:

垄断性产业是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并存的产业,政府根据这些产业的具体业务领域的情况分别制定进入管制政策。对于竞争性业务领域,适宜采取放开竞争政策,但这些业务领域毕竟也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性,为了实现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政府也应该适当控制进入壁垒,以保持能维护规模经济的市场竞争。对于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由于存在较为显著的规模经济,因此,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业务领域应严格控制,逐步放松进入壁垒,以保证有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