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

题目
单选题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
A

只重视西学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排斥西学

D

只重视中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A、中体西用

B、借法自强

C、自强求富

D、爱国救亡


正确答案:A

第2题: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李鸿章

B.冯桂芬

C.左宗棠

D.张之洞


正确答案:B

第3题: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正确答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第4题:

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李鸿章。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对洋务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之洞


答案:A
解析:
冯桂芬是中国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第一人,他最早提出了“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富强之术”的著名论断,且这一论断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冯桂芳认为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6题:

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参考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7题:

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1)指导思想的异同: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与“和魂洋才”。
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
不同点:洋务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
(2)改革措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②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办理西式近代学校。
不同点:①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②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教育。③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力量进行的,力量强大。

第8题: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完整表述的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A
【考点点击】本题在2008年10月真题第一大题第9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完整表述的人物。
【要点透析】冯桂芬最先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的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9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西体中用”。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评述“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洋务派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洋务学堂的招生和遴选留学生时注意汉文、经学有根柢者,在教学内容上曾国藩等强调要“查考中学、西学,分别教导„„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宣讲圣谕广训„„”。这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洋务运动时期,封建传统教育处在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封建旧文化充斥整个社会,“西学”动辄受到守旧派的指斥。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事实上,在“中体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西用”的范围也不断延伸,并逐渐纳入新的成为,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的新式学堂也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但当“西学”传播的重心由科技领域推进到涉及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由物质文明层次进入精神文明层次,直接冲击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纲常伦理等“中体”核心部分时,“中体西用”的提出无疑又阻碍了其推进。因此,“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