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秦汉王朝的秘书性工作出现的新变化。
一是皇宫内秘书性工作与政务秘书性工作分开;
二是秘书性机构和人员进一步扩大;
三是中央秘书性工作的分工;
四是地方政府、监察系统及军事组织也配备了秘书性人员。
五是秦汉统一了文字,在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后;
六是书写材料的进步;
七是形成了更为规范的秘书工作制度;
八是文书档案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九是对秘书性官吏的选任采用了任命、察举、征召、辟除等多种形式,这对先秦史官秘书性人员的世袭制是一大进步;
十是创办了培养秘书性人员官吏的学校,如“太学”、“鸿教门学”等。还形成了对秘书性官吏的考核办法,如秦王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汉代的“常课”和“集簿”的考勤考绩办法等。到了战国时期,宗室或有功大臣,由于这时的领主的治民权受到限制,其领主的秘书性人员活动的范围也较小,更具领主的管家的性质,主要处理领主家族日常事务。秦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割据的势力,这时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台的领域更小,大多类似管家或账房先生,主要协助封建主管理家族内部事务。

第2题:

秘书制度草创于先秦,确立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及职能。


参考答案: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枢秘书机构演进的过程,其基本线索就是: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秘书机构。
(1)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中书省起初的职责是“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即负责起草诏命、记录朝廷大事,拟制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后来,随着业务日繁,中书省要负责21方面的事务,直接与行政中枢尚书省的各曹对口,渐渐发展为规模很大的朝廷的“办公厅”。
(2)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门下省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宣诏命,办理交付事项等。这样,门下省就分掌了中书省的一部分秘书工作,分散、限制了中书省的权力。


第4题:

简述秦汉秘书的考核制度。


正确答案: (1)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秦统一天下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对官吏,包括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恶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是对官吏的原则要求。为便于理解和落实,秦朝政府又把这些原则要求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的“五失”。
(2)汉朝的“常课”和“集簿”
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县的秘书官吏由县令(长)考核,“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即对县丞以下吏员,考核其实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集簿”。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赏罚。可见,汉朝已经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定期考核的制度,较秦朝进步了。

第5题:

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正确答案: 元朝中央政府的秘书中枢在中书省内。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往往以太子充任),有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省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参议府、承发司、管勾司、检校司、照磨所、时政科。

第6题:

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

  • A、起源时期
  • B、确立时期
  • C、融合时期
  • D、完善时期

正确答案:B

第7题:

简述清代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


正确答案: 清代的中枢秘书机构内阁经历了一个从文馆到内三院、从内三院到内阁、旋又复称内三院,后再次改称内阁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8题:

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9题:

为什么说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正确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设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秘书机构也随之形成。同时,又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并初步试图以法令的手段使这些制度稳定开来,从而为封建社会的秘书工作举行了“奠基礼”由于秦王朝的短命,这些制度未在秦朝得到充分发展,继起的两汉王朝的巩固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对秦朝的秘书工作制度增损变通,予以充实,使之逐步趋于稳定,,并随之统一的封建王朝确立下来,其基本内容为以后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视作基本模式。因此,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第10题:

简述秦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正确答案: 秦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对官吏包括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秦政府又将其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五失”五善是:忠信敬上,即忠顺于朝廷,尊重上司。清廉毋谤,即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举事审当,即处理政事要谨慎,妥当。喜为善行,即多做好事,利国利民。恭敬多让,即谦虚为事,诚恳待人。“五失”是:夸以世,即防止夸夸其谈,滥唱高调而不务实;贵以大,即防止好大喜工,不实事求是;擅制割,即防止自做主张,越权行事;犯上弗知害,即防止犯上做乱,目无法纪;贼士而贵贝货,即防止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只重视钱财。凡做到“五善”,而无一失的秘书官吏予以升迁授爵;如有一失或多换者,予以削爵,降职,罚货,罢官直至处于死刑。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小考根据其德行,勤劳,是否忠于朝廷,主官,是否勤于职守为标准,对一年工作作出评定,好的评为“最”差的评为“殿”大课是根据三次的小考的成绩予以综合,分别奖或罚。郡的秘书官吏也由主管郡守或相国考核评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为“集薄”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