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与教会的图文论战指的是双方运用文字和图像材料进行论战,不存在口述的成分。

题目
判断题
马丁•路德与教会的图文论战指的是双方运用文字和图像材料进行论战,不存在口述的成分。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马丁•路德与教会的图文论战指的是双方运用文字和图像材料进行论战,不存在口述的成分。


参考答案:错

第2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答案:C
解析: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集中反映了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论战开阔了知识分子眼界,解放了思想,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第3题:

中国五四运动到40年代,出现的三次著名论战有()。

A.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B.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C.东西方文化关系论战

D.实证主义与意志主义的论战

E.东西方礼仪的论战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在图文论战过程中,教会给马丁·路德的身份不包括()。

  • A、博士
  • B、教士
  • C、盗贼
  • D、反叛者

正确答案:D

第5题:

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答案:B
解析:
在维新运动的过程中,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喚起了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所以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6题: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指的是(  )。


A.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五四运动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C,D
解析: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指的是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故选ACD。

第7题:

1923年,中国知识界发生的一次著名论战是( )。

A.问题与主义论战
B.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C.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D.民主与独裁论战

答案:B
解析:
民主与独裁论战是1933~1935年在中国思想界发生的一场关于民主宪政和民族复兴的论争;问题与主义论战是1919年就“问题”与“主义”的一场论战,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又称“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内部不同派系,围绕着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所展开的一场争论,以1923年张君助发表《人生观》演讲为起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的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从时向来看,正确选项应为B。本题考查了中国知识界1923年发生的一次著名论战,不仅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同时考查对年代的记忆能力。

第8题:

1905—1907年年进行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论战双方的主要阵地是()

A.《时务报》

B.《民报》

C.《苏报》

D.《新民丛报》


参考答案:B, D

第9题:

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的论战主要有()

  • A、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 B、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 C、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 D、同社会民主主义的论战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马丁·路德在图像中的形象一直改变,主要是因为()。

  • A、创作者不同
  • B、马丁·路德外貌的变化
  • C、为了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 D、教会的刻意扭曲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