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在朝门外悬供吏民敲击上访的大鼓,其主管者是()

题目
单选题
西周在朝门外悬供吏民敲击上访的大鼓,其主管者是()
A

尚书

B

掌书

C

太仆

D

令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西周周公在朝堂外设置一块供百姓来此上诉的石头,称为()

A.大鼓

B.登闻鼓

C.肺石

D.红石


参考答案:C

第2题:

西周在朝门外悬供吏民敲击上访的大鼓,其主管者是()

A.尚书

B.掌书

C.太仆

D.令正


参考答案:C

第3题:

法令由一统,民以吏为师是(  )朝的法制指导思想之一。

A.秦

B.汉

C.唐

D.西周


A.秦

第4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驱而之薛”的人是谁?这段话选自哪一篇文章?


正确答案: “驱而之薛”的人是冯谖。选自《冯谖客孟尝君》。

第5题:

“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这句话是商鞅说的。

A

B



第6题: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正确答案:A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第7题:

西周统治者主张“以德配天”,其“德”的要求主要包括()。
A.敬天 B.敬宗 C.爱吏 D.保民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西周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天命”是靠民意来维系的。周公反复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既然“天命”关怀民意,时常根据民众的意愿选择统治者,那么,以严刑峻法残害民众,自然要受到“天命”的谴责,为“天命”所唾弃。这就是夏桀和殷纣王先后被推翻的根本原因。这一思想的提出,显然是在为西周代商制造舆论,但同时也意味着神权的动摇。因而,西周统治者感到仅靠神权已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兼顾人事,重视民心向背,既“敬天”,又“保民”。而“敬宗”是“德”在宗法上的要求,即“亲亲”和“尊尊”,旨在维护家长制和君主制。总的要求就是统治者要恭行天命,尊崇天帝和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选项C不正确。“德”并不包括对官吏的爱护。

第8题:

下面句子中,“者”字是代词的有()

A、视吾家所寡有者

B、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C、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朱元璋自己编撰的惩治吏民的刑法是()


正确答案:明大诰

第10题:

西周在朝门外悬供吏民敲击上访的大鼓,其主管者是()

  • A、尚书
  • B、掌书
  • C、太仆
  • D、令正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