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下列哪些是有确诊意义的诊断指标?(  )

题目
多选题
其他下列哪些是有确诊意义的诊断指标?(  )
A

甲基丙二酸测定

B

血清叶酸测定

C

血清铁蛋白测定

D

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E

血清内因子抗体测定

F

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G

骨髓铁染色

H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作为贫血鉴别诊断指标

B、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C、作为贫血诊断的指标

D、反映机体内红细胞的功能状况

E、作为贫血疗效判断的指标


参考答案:ABCE

第2题: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哪巧检查意义不大( )。


正确答案:E

第3题:

下列有关B型超声检查临床意义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对急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B、对肝炎肝硬化有诊断意义

C、对肝癌有诊断意义

D、对肝大块坏死有诊断意义

E、对脂肪肝有诊断意义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A.ASTB.GTC.ALTD.AFP

下列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AST

B.GT

C.ALT

D.AFP

E.ALP


正确答案:D
AFP现已广泛用干原发性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最有意义。考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第5题:

下列指标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有重要意义的是( )。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列检查指标升高对诊断再梗死意义最大的是

A.cTnT

B.CK-MB

C.LDH

D.AST

E.CK


正确答案:B
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后5天再发胸痛,持续50分钟,并伴有心尖部收缩中晚期杂音。心力衰竭一般不出现一过性杂音:腱索断裂导致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特点为全收缩期;室间隔穿孔的杂音多在胸骨左缘4、5肋间,常伴有震颤。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因为一过性乳头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指标cTnT在10~14天、LDH在1~2周内恢复正常,故对5天内再梗死诊断意义不大。虽然AST在3~6天内可恢复正常,但其特异性差。CK-MB在心肌梗死后3~4天即可恢复正常,故对该患者再梗死诊断意义最大。

第7题:

下列检查指标升高对诊断再梗死意义最大的是

A.cTnT

B.CK-MB

C.LDH

D.AST


正确答案:B
解析:①患者5天前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小时前再发胸痛,心尖部可闻3/6级收缩中晚期吹风样杂音,可诊断为乳头肌功能不全。产生杂音的机制为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一般不出现心尖部杂音。急性心梗后易发生乳头肌断裂,很少发生腱索断裂。急性心梗后若发生室间隔穿孔,则常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问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②肌钙蛋白T(cTnT)常于急性心梗后3~4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梗后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虽然cTnT和CK-MB都是诊断急性心梗的敏感指标,但本例5天前曾发生急性心梗,cTnT仍未恢复正常,故不能用于本例再发梗死的诊断;CK-MB如再次升高,表明再发心梗。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AST)对急性心梗的诊断敏感性低,临床上少用。

第8题:

下列关于儿童铅中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血铅水平≥70μg/L,不管有无临床症状、体征、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都可被诊断为铅中毒

B、血铅水平≥70μg/L,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方可被诊断为铅中毒

C、凡血铅水平≥100μg/L,不管有无临床症状、体征、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都可被诊断为铅中毒

D、血铅水平≥100μ/L,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方可被诊断为铅中毒

E、血铅水平≥110μg/L,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方可被诊断为铅中毒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AST

B.γ-GT

C.ALT

D.AFP

E.ALP


正确答案:D
[答案与解析] D。AFP现已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最有意义。
[考点]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第10题:

有哪些常用的动态分析指标?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即时间序列中每一具体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内实际达到的规模或水平。发展水平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2)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又称为时序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将时间序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
(3)增长量。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又称为增长水平。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4)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各逐期增长量的时序平均数,也称为平均增长水平,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绝对数量,也属于时序(动态)平均数范畴,可以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
(5)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计算公式为: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6)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如果其值为正,表示水平增长了;如果其值为负,表示水平下降了。因此增长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降低了百分之几。
(7)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通称为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速度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平均增长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可依据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关系通过平均发展速度求得。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