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确切的定义,社会调查研究最初提出的许多概念,特别是假设所涉及的概念,往往是这种比较粗糙的概念,因此,必须对这种概念进行某种澄清和界定的工作。
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抽象定义有直接定义法和间接定义法之分。直接定义法就是通过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质而对概念下定义。凡是与可以直接观察到事物的相对应的概念,都可以用直接定义法。间接定义法则是针对那些抽象程度较高、所含变量较多、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我们可以找出概念所含变量的共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间接地给出定义。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通过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的各种含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选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
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至此,概念的操作化即告完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5W1H中的H是指()。

A.在哪里工作

B.为谁负责

C.怎样完成工作

D.为什么做这项工作


参考答案:D

第2题:

【问题2】(6分)

针对事件1,建设单位在开始采购前应进行什么工作?这项工作包括哪些步骤或内容?


正确答案:
【问题2】
建设单位应按照财政部关于进口产品采购管理办法的要求,履行有关报批手续。步骤如下:
(1)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形成进口产品专家论证意见。
(2)建设单位应将专家意见和有关申请材料报报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3)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并附建设单位上报材料,报财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3题:

为接待利民制药厂李厂长来访,张秘书要把接待室整理一下,请问他应该怎样做好这项工作?


正确答案:
(1)室内设备齐全,布置要协调。 (2)室内空气、光线要好。 (3)室内要清洁。

第4题:

为什么说基层组织建设是重点治理工作关键的一环?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正确答案: 基层组织建设是重点治理工作中关键的一环。抓不好基层组织建设,治乱的措施就不可能落实,治乱的成果就难以巩固。因此,在重点治理中要把加强基层党支部和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在此基础上,把治保会、调解会及其它各种群防群治组织建立健全起来,使之成为不走的工作队。同时,要落实选派干警到乡镇、街道任副职的措施,使基层单位有人专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公安部门要精简机关、下放警力、充实基层、健全派出所,充分发挥包片民警的作用,使之成为基层治安工作的骨干力量。还要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维护社会的作用,努力使每个居委会、村委会都有人做治安工作。

第5题:

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
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确切的定义,社会调查研究最初提出的许多概念,特别是假设所涉及的概念,往往是这种比较粗糙的概念,因此,必须对这种概念进行某种澄清和界定的工作。
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抽象定义有直接定义法和间接定义法之分。直接定义法就是通过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质而对概念下定义。凡是与可以直接观察到事物的相对应的概念,都可以用直接定义法。间接定义法则是针对那些抽象程度较高、所含变量较多、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我们可以找出概念所含变量的共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间接地给出定义。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通过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的各种含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选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
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至此,概念的操作化即告完成。

第6题:

大修或新装的电压互感器投入运行时,为什么要按操作顺序进行?为什么要进行定相,怎样定相?


答案:大修或新装的电压互感器投入运行前,应全面检查极性和接线是否正确,母线上装有两组互感器时,必须先并列一次,二次经定相检查没问题,才可以并列。因为如果一次不先并列,而二次先并列,由于一次电压不平衡将使二次环流较大,容易引起保险熔断,影响电压互感器正确工作,致使保护装置失去电源而误动作。所以必须按先一次、后二次的顺序操作。
电压互感器二次不经定相,二组互感器并列,会引起短路事故,烧损互感器,影响保护装置动作,所以二次必须定相。可用一块电压表比较两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A运-A新相,B运-B新相,C运-C新相),当电压表电压差值基本为0或接近0时,则证明两组电压互感器二次相位相符,可以并列。

第7题:

什么是概念的操作化?为何要进行这项工作?任选一个概念对其操作化。
(1)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2)具体操作化显示:内容不限,但必须是从一个抽象概念逐步分解,起码达到三个层次10个具体指标。

第8题:

导言部分通常包括()。

A、进行这项调查工作的原因

B、工作范围

C、对研究问题的拟订

D、要达到的目标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为什么要进行汽缸预热?怎样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 因为汽缸内存水过多:它可使汽机破损,严重时勾贝杆弯曲或汽缸盖破坏,所以每次开机前要先开放水汽缸排水阀排除存水并预热汽缸。

第10题:

为什么要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怎样做好这项工作?


正确答案: 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我国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准予注册并获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是指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注册2个及以上的执业地点,并在上述执业地点按照所注册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执业活动。医师多地点执业对于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医师从事诊疗活动往往涉及各临床科室的配合和技术支撑,异地执业特别是开展复杂诊疗技术,容易引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
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整体框架下,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师多地点执业管理制度,并对医师的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使这一制度真正成为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