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认为中国传统是一个()的社会。

  • A、个人本位
  • B、国家本位
  • C、伦理本位
  • D、家族本位

正确答案:C

第2题:

梁漱溟认为世界文化有三大形态,其中不包括?()

  • A、西方文化
  • B、印度文化
  • C、欧洲文化
  • D、中国文化

正确答案:C

第3题:

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 )


答案:对
解析:

第4题:

试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古代文化中的科技文化影响较大。以古代医学、化学、药物学为例加以论证。其次是道教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

第5题:

下列不是梁漱溟撰著的作品是:()。

  • A、《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B、《人心与人生》
  • C、《中国文化要义》
  • D、《佛家名相通释》

正确答案:D

第6题:

试论述杨开道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的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第一,两人关注农村、复兴农村的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社会到政治,后者从政治到社会。
第二,两人在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影响和贡献不同。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但后者对乡约制度的研究自成一体。
第三,学术背景的不同,导致两人对组织的追求存在分歧。前者坚持西方民治社会的目标,后者则持反对态度。

第7题:

被梁漱溟喻为“人类老年的文化”的是下列哪一种文化?()

  • A、西方文化
  • B、印度文化
  • C、欧洲文化
  • D、中国文化

正确答案:B

第8题: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梁漱溟认为晏阳初的四大问题只是表面症状,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需探究内部病因。中国社会是个“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社会,不同于西方和印度。而是惯于安分知足,遇事自求“调和折衷”。人类社会,将由注重物质转向注重人与人的精神,正与中国文化相合。但近百年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经济破产,尤其是礼俗蜕变,精神破产,所以中国问题是文化的严重失调。由于中国是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内部不会因阶级对抗走进资本主义;同时西方也不希望中国走入。由于中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子在农村,农村的破坏又很严重,中国的出路就唯有乡村建设,而“建设必寓于教育”“归于教育”。
实施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于乡农学校。乡农学校由学长、学董、教员和学众组成。以“乡村领袖”为学董,众学董组成学董会,其最富德望者为学长,是乡农学校的领导;教员为受过训练的乡村建设者;学众为乡村中一切人。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兼为教育和行政组织,其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一切政治、经济、武装自卫措施都通过乡农学校贯彻。乡村教育的开展必须通过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的合一,学校设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和高级部。乡农学校注重通过“精神讲话”巩固“旧道德”,接受“新知识道理”。

第9题:

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 A、梁启超
  • B、顾康伯
  • C、梁漱溟
  • D、张起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学者梁漱溟指出,西方文化是向前看的,以个人为本位,追求物质利益,崇尚科学和民主。中国文化是注重现实的,注重社会问题,注重人与人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