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并约定被许可方乙公司不得就该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该合同还有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

题目
单选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并约定被许可方乙公司不得就该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该合同还有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根据合同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关于该合同效力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该合同有效

B

该合同效力待定

C

该合同无效,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也相应无效

D

该合同无效,但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公司在未获得专利前,与乙公司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否有效?如甲乙双方因此合同发生纠纷,应如何适用有关法律?


正确答案:
有效。专利申请公布以前,适用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的有关规定;专利申请公开以后、授权之前,参照适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授权以后,适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

第2题:

下列各选项属于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是()。

A.甲公同与乙公司约定,甲公司自1997年至2007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生产、销售乙公司的专利产品

B.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甲公司自1997年至2007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生产、销售乙公司的专利产品,同时,乙公司不得再允许其他公司、个人生产、销售该专利产品

C.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双方相互使用对方的专利技术,同时双方均不得允许第三人实施自己的专利技术

D.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甲公司自1997年至2007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生产、销售乙公司的专利产品,同时,乙公司不得再允许其他公司、个人生产、销售该专利产品,甲公司自己也不得生产销售该专利产品


参考答案:B, C

第3题:

基于公共利益平衡的考虑,对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及权利行使要给予合理的限制.为此,我国《专利法》中就规定了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制度,根据该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公司于2004年6月1日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后,具备实施该专利条件的乙公司以合理条件请求实施专利许可,甲公司一直未予以许可.2004年7月10日,乙公司向专利局提出强制许可申请,专利局可以给予实施该专利的许可

B.甲公司取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取得了实施乙公司实用新型专利的从属专利强制许可.如果乙公司提出申请,专利局可以给予乙公司实施甲公司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C.取得实施专利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但是可以允许他人实施该专利并且收取合理的使用费

D.专利权人对专利局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要求复审,该复审是终局性的


正确答案:ACD
63.答案:A、C、D 考点: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制度讲解:根据《专利法》第51条: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实施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在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实施强制许可的情形下,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前一专利权人的申请,也可以给予实施后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根据本条,B选项是正确的。第48条第1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一)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四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A错误。第56条: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且无权允许他人实施。因此,C选项错误。根据第58条:专利权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专利权人和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裁决并非终局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D错误。

第4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技术开发合同,未约定技术秘密成果的归属。甲公司按约支付了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后,乙公司交付了全部技术成果资料。后甲公司在未告知乙公司的情况下,以普通使用许可的方式许可丙公司使用该技术,乙公司在未告知甲公司的情况下,以独立使用许可的方式许可丁公司使用该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技术成果的使用权仅属于甲公司

B该技术成果的转让权仅属于乙公司

C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许可使用合同无效

D乙公司与丁公司签订的许可使用合同无效


参考答案:D

第5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乙公司在专利有效期限内独占实施甲公司的专利技术,并特别约定乙公司不得擅自改进该专利技术。后乙公司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在未经甲公司许可的情形下对专利技术做了改进,并对改进技术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公司有权自己实施该专利技术 B.甲公司无权要求分享改进技术 C.乙公司改进技术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 D.乙公司改进技术属于违约行为


正确答案:B

第6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甲公司使用乙公司的一项专利方法,并支付50万元使用费。乙公司可以生产甲公司的一种专利产品,并支付100万元的专利使用费。该专利实施许可属于()。

A.独占实施许可

B.普通实施许可

C.从属实施许可

D.交叉实施许可


参考答案:D

第7题:

甲公司新开发出一种节能灯具,并采取了保密措施,于2003年5月19日向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2004年12月1日,国家专利局公布该发明专利申请,并于2005年8月9日授予甲公司专利权。此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03年7月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乙公司使用该灯具专利技术4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些?( ) A.甲公司被授予专利权以前和乙公司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无效 B.甲公司和乙公司订立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在2004年12月1目前的部分无效 C.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支付适当的费用 D.甲公司在2004年12月1日后才有权要求乙公司支付使用费用


正确答案:ABD
最高法《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规定,当事人之间就申请专利的技术成果所订立的许可使用合同,专利中请公开以前,适用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的有关规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以后、授权以前,参照适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授权以后,原合同即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适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不以当事人就已经申请专利但尚未授权的技术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由,认定合同无效。因此ABD错误。

第8题:

甲公司于2004年5月10日申请一项汽车轮胎的实用新型的专利,2007年6月1日获得专利权,2008年5月10日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专利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该合同属于技术转让合同

B.该合同的有效期不得超过10年

C.乙公司不得许可第三人实施该专利技术

D.乙公司经甲公司授权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侵犯该专利技术的人


正确答案:AC

第9题: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A.甲公司与专利权人签订独占实施许可合同后,许可其子公司乙公司实施该专利技术 B.获得强制许可实施权的甲公司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技术 C.甲公司销售不知道是侵犯他人专利的产品并能证明该产品来源合法 D.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甲公司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而制造其专利药品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甲公司于2005 年5 月10 日申请一项饮料配方的发明,2009 年6 月1 日获得专利权, 2011 年5 月11 日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专利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该合同属于技术转让合同

B.该合同的有效期不得超过14 年

C.乙公司不得许可第三人实施该专利技术

D.乙公司可以起诉侵犯该专利技术的人


正确答案:ABCD
【答案】A、B、C、D
【详解】《合同法》第342条规定,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故A项的说法正确。
《专利法》第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目起计算。本题中,甲公司关于该饮料配方的发明专利有效期到2025年5月10日止,根据《合同法》第344条的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只在该专利权的存续期间内有效。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专利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签订于2011年5月11日,故本题中的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有效期不得超过14年,选项B说法正确。
《专利法》第346条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受让人应当按照约定实施专利,不得许可约定以外的第三人实施该专利。故C项的说法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l条规定:“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前责令被申请人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申请。提出申请的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专利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被许可人中,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申请的情况下,可以提出申请。”虽然这是对《专利法》第61条的解释,但既然享有诉前申请权的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该被许可人也自然享有提起诉讼的权利。从该司法解释可以推定,独占实施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实施许可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起诉的情况下,可以提起诉讼。由此可知,乙公司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起诉,D项说法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相关考点梳理】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