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护理措施。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护理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含义。


正确答案: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感染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当前国际通用的全身性外科感染是指脓毒症和菌血症。(1)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的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侵入性的局部感染。(2)菌血症:是脓毒症中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但其不限于以往多偏向于一过性菌血症的概念,如拔牙、内镜检査时血液在短时间出现细菌,目前多指临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菌血症。

第2题:

试述显微外科手术的基本护理原则。


正确答案: (1)病室温度和环境:小血管易受室温降低影响而出现痉挛,也易因疼痛、情绪不佳而导致收缩,因而术后至少需要1周的严密观察和重点护理。要求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安静、舒适。如用红外线灯作局部照射,一般采用40~60W,30~45cm距离,以免造成烫伤。睡眠不足、疼痛刺激、吸烟等都可使病人精神紧张,血管发生痉挛,不利于手术后的血运重建,必要时要镇静止痛。室内定期消毒,病人未入病室前,用乳酸10g(每100m)熏蒸室内空气及用物、紧闭门窗1小时,通风后使用。入室后每天用紫外线灯或电子消毒器照射,每个方向照射40分钟,照射时病人戴好防护眼镜,或纱布遮眼,并遮盖好皮肤暴露处,控制家属及亲友探望,以防交叉感染。
(2)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调节出入水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适当体位:术后体位要有利于移植游离组织的动脉充盈及静脉回流通畅,并随时注意防止受压、扭曲和张力增加。一般使手术部位略高于心脏15°左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组织水肿,但勿过高,以免影响血液供应。
(4)严密观察游离皮瓣的血运:
①定时定位测量皮肤温度。术后3天内每小时测量皮瓣温度并与健侧对照。第3~5天,每2小时测量1次;5~7天后每4小时1次;如情况正常,7天后停止测量。如皮瓣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则应每小时测量。若发现皮瓣温度低于健侧2℃以上,则是局部动脉血流不畅的表现,必须采取解除血管痉挛措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如果皮瓣温度低于健侧3℃以上,并随室温而波动,且有色泽改变,则是血运明显障碍,或血流已中断的表现。
②观察皮肤的颜色和毛细血管反应。移植的皮肤颜色微红和鲜红示血运良好,如呈紫红色说明静脉回流不良,灰白或苍白表示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痉挛或阻塞。毛细血管的反应:用细玻璃棒或小指指腹压迫移植皮肤使呈苍白,移去压迫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红润,从苍白转为红润的时间称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秒。如果延长5秒以上表示有血运障碍。毛细血管反应不存在,则示血运中断。
③观察移植皮瓣有无动脉搏动。这一指标临床上不易观察到。在移植皮瓣表面上,能扪及动脉搏动的往往只限于皮瓣的皮下组织薄、缝合血管较粗的病例。在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用颜色标志,不用敷料包扎,可以按时检查动脉搏动存在与否。
④为了预防吻合血管的痉挛或血栓形成,常用扩张血管和抗凝药物及抗生素等治疗,应按医嘱及时正确完成输液,并注意滴速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量,同时保证病人的充分休息。
(5)对于各项观察指标,应详细记录,应设特殊护理记录单。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渗出物常规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7)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以促进功能恢复。

第3题:

外科感染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

A、适当降低室温

B、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C、鼓励多活动

D、多饮水

E、按时做好口腔护理


参考答案:ABDE

第4题:

试述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精神和意识状态,皮肤和黏膜,出入量,实验室检查。
(2)感染性休克抢救配合:
①体位:仰卧中凹位,抬高头胸部20度,抬高下肢约30度,有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
②吸氧:高流量吸氧,维持氧分压>60mmHg,改善缺氧症状。
③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血容量,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纠正酸中毒。随时监测病人一般状态,血压,尿量,尿比重,血细胞比容等,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补液速度的指标。下列证据提示血容量已补足:口唇红润,肢端温暖,收缩压>90mmHg,尿量>30ml/h以上。如血容量已补足,尿量<400ml/d,比重<1.018,应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有无急性肾衰竭。
④用药护理:a.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收缩压在90~100mmHg为宜。输注过程中注意防止液体溢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影响疗效。b.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控制感染时注意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第5题:

导致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

第6题:

导致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原因是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试述下法的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服寒下药期间暂禁食,服温下药宜用甘温平补膳食;
护理措施:药宜空腹服用,中病即止,切勿过剂。

第8题:

简述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正确答案: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如下:(1)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常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其次为克雷伯菌属、肠杆菌等。该类感染一般比较严重,可出现三低现象(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较易发生感染性休克。(2)革兰染色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倾向于血液扩散,可形成转移性脓肿。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肠球菌感染一般耐药性较强。(3)无芽胞厌氧菌:普通细菌培养无法检出,近代由于厌氧培养技术的提高,发现腹腔肿、阑尾脓肿、肛旁脓肿、隆胸、脑脓肿、会阴部感染等,均常含有厌氧菌。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有类杆菌属、梭杆菌属、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4)真菌:外科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曲霉、毛霉、新生隐球菌等为常见,属于条件性感染。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造成一般细菌感染后的二重感染;②重病者使用免疫抑制药、激素等,使免疫功能降低,易致真菌感染;③长期流置静脉导管。真菌可经血行扩散,一般血培养不易发现,易漏诊或误诊。真菌感染后易导致血管栓塞和组织进行性坏死。

第9题:

试述外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正确答案:加强生命和腹部体征的观察,了解病情演变进程;详细评估疼痛的病因、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及有无牵涉痛等,掌握病情动态变化的信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放松腹部肌肉;指导患者适时应用放松技巧及分散注意力;急腹症者,必要时禁食、胃肠减压或遵医嘱注射止痛剂;但诊断未明确前禁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第10题:

简要回答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全身性外科感染治疗原则:
①原发感染灶的处理
首要的是明确感染的原发灶,作及时、彻底的处理,包括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消灭死腔、脓肿引流等,还要解除相关的病因,如血流障碍、梗阻等因素。如一时找不到原发灶,应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注意一些潜在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并予以解决。
②抗菌药物的应用
选用的药物需针对病原菌,应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但不要等待培养结果,可先根据原发灶的性质及早联合应用估计有效的两种抗生素,并应用足够剂量。再根据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指导选用抗菌药物。对真菌性脓毒症,应尽量停用广谱抗生素,改用对原来感染有效的窄谱抗生素,并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③支持疗法
补充血容量、输注新鲜血、纠正低蛋白血症等。
④对症治疗
如控制高热、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还应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受累,以及可能原有的糖尿病、肝硬化、尿毒症等同时给予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