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显微外科手术的基本护理原则。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显微外科手术的基本护理原则。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病室温度和环境:小血管易受室温降低影响而出现痉挛,也易因疼痛、情绪不佳而导致收缩,因而术后至少需要1周的严密观察和重点护理。要求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安静、舒适。如用红外线灯作局部照射,一般采用40~60W,30~45cm距离,以免造成烫伤。睡眠不足、疼痛刺激、吸烟等都可使病人精神紧张,血管发生痉挛,不利于手术后的血运重建,必要时要镇静止痛。室内定期消毒,病人未入病室前,用乳酸10g(每100m)熏蒸室内空气及用物、紧闭门窗1小时,通风后使用。入室后每天用紫外线灯或电子消毒器照射,每个方向照射40分钟,照射时病人戴好防护眼镜,或纱布遮眼,并遮盖好皮肤暴露处,控制家属及亲友探望,以防交叉感染。
(2)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调节出入水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适当体位:术后体位要有利于移植游离组织的动脉充盈及静脉回流通畅,并随时注意防止受压、扭曲和张力增加。一般使手术部位略高于心脏15°左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组织水肿,但勿过高,以免影响血液供应。
(4)严密观察游离皮瓣的血运:
①定时定位测量皮肤温度。术后3天内每小时测量皮瓣温度并与健侧对照。第3~5天,每2小时测量1次;5~7天后每4小时1次;如情况正常,7天后停止测量。如皮瓣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则应每小时测量。若发现皮瓣温度低于健侧2℃以上,则是局部动脉血流不畅的表现,必须采取解除血管痉挛措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如果皮瓣温度低于健侧3℃以上,并随室温而波动,且有色泽改变,则是血运明显障碍,或血流已中断的表现。
②观察皮肤的颜色和毛细血管反应。移植的皮肤颜色微红和鲜红示血运良好,如呈紫红色说明静脉回流不良,灰白或苍白表示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痉挛或阻塞。毛细血管的反应:用细玻璃棒或小指指腹压迫移植皮肤使呈苍白,移去压迫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红润,从苍白转为红润的时间称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秒。如果延长5秒以上表示有血运障碍。毛细血管反应不存在,则示血运中断。
③观察移植皮瓣有无动脉搏动。这一指标临床上不易观察到。在移植皮瓣表面上,能扪及动脉搏动的往往只限于皮瓣的皮下组织薄、缝合血管较粗的病例。在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用颜色标志,不用敷料包扎,可以按时检查动脉搏动存在与否。
④为了预防吻合血管的痉挛或血栓形成,常用扩张血管和抗凝药物及抗生素等治疗,应按医嘱及时正确完成输液,并注意滴速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量,同时保证病人的充分休息。
(5)对于各项观察指标,应详细记录,应设特殊护理记录单。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渗出物常规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7)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以促进功能恢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显微外科手术的基本护理原则。


正确答案: (1)病室温度和环境:小血管易受室温降低影响而出现痉挛,也易因疼痛、情绪不佳而导致收缩,因而术后至少需要1周的严密观察和重点护理。要求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安静、舒适。如用红外线灯作局部照射,一般采用40~60W,30~45cm距离,以免造成烫伤。睡眠不足、疼痛刺激、吸烟等都可使病人精神紧张,血管发生痉挛,不利于手术后的血运重建,必要时要镇静止痛。室内定期消毒,病人未入病室前,用乳酸10g(每100m)熏蒸室内空气及用物、紧闭门窗1小时,通风后使用。入室后每天用紫外线灯或电子消毒器照射,每个方向照射40分钟,照射时病人戴好防护眼镜,或纱布遮眼,并遮盖好皮肤暴露处,控制家属及亲友探望,以防交叉感染。
(2)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调节出入水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适当体位:术后体位要有利于移植游离组织的动脉充盈及静脉回流通畅,并随时注意防止受压、扭曲和张力增加。一般使手术部位略高于心脏15°左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组织水肿,但勿过高,以免影响血液供应。
(4)严密观察游离皮瓣的血运:
①定时定位测量皮肤温度。术后3天内每小时测量皮瓣温度并与健侧对照。第3~5天,每2小时测量1次;5~7天后每4小时1次;如情况正常,7天后停止测量。如皮瓣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则应每小时测量。若发现皮瓣温度低于健侧2℃以上,则是局部动脉血流不畅的表现,必须采取解除血管痉挛措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如果皮瓣温度低于健侧3℃以上,并随室温而波动,且有色泽改变,则是血运明显障碍,或血流已中断的表现。
②观察皮肤的颜色和毛细血管反应。移植的皮肤颜色微红和鲜红示血运良好,如呈紫红色说明静脉回流不良,灰白或苍白表示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痉挛或阻塞。毛细血管的反应:用细玻璃棒或小指指腹压迫移植皮肤使呈苍白,移去压迫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红润,从苍白转为红润的时间称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1~2秒。如果延长5秒以上表示有血运障碍。毛细血管反应不存在,则示血运中断。
③观察移植皮瓣有无动脉搏动。这一指标临床上不易观察到。在移植皮瓣表面上,能扪及动脉搏动的往往只限于皮瓣的皮下组织薄、缝合血管较粗的病例。在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用颜色标志,不用敷料包扎,可以按时检查动脉搏动存在与否。
④为了预防吻合血管的痉挛或血栓形成,常用扩张血管和抗凝药物及抗生素等治疗,应按医嘱及时正确完成输液,并注意滴速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量,同时保证病人的充分休息。
(5)对于各项观察指标,应详细记录,应设特殊护理记录单。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渗出物常规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7)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以促进功能恢复。

第2题:

试述护理排班的原则。


正确答案: 护理排班的原则如下:
①排班以病人需要为中心,并遵循护理工作24小时不能间断的连续性,合理安排各班次的人力衔接;
②掌握工作规律,科学合理排班,有利于医疗、护理、卫生员工作的互不干扰和重叠,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③保持各班的工作量基本均衡,根据工作量安排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提供不同病人需要的护理时数,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全面照顾,并选择适宜病人的护理方式;
④排班应备机动人员,以供紧急情况下随时调度;
⑤掌握排班规律性,不任意更换其形态,做到相对固定、分工明确。

第3题:

试述结肠损伤的外科手术原则。


本题答案:结肠损伤的外科手术原则为:①右半结肠损伤如裂孔小,腹腔污染轻,可行一期修补或一期切除吻合;②左半结肠损伤,腹腔污染重,裂口修补缝合后,需行近端结肠造瘘,腹腔引流术;③结肠损伤重,裂口大,全身情况差者,行结肠外置,3~4周后再行关瘘术。

第4题: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主要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植入物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导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是指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使用抗菌药应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4)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①药物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②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一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病人情况适当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第5题:

试述烧伤创面护理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烧伤创面无论采用暴露、半暴露或包扎疗法均需注意:①根据病情及烧伤部位正确选择和使用翻身床或小儿人字形床。②一般2~4小时翻身1次,防止创面受压过久而加深创面。③注意调节室温及相对湿度。室温要求冬天30~32℃,夏天28~30℃,相对湿度40%~50%。④勤换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大面积烧伤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

第6题:

胸部外科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减轻循环障碍,适当扩容及避免过高正压通气,以利于腔静脉的回流;
(2)防治低氧血症及保持体温;
(3)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
(4)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凡能吸除的物质必须尽量吸除。

第7题:

试述疼痛护理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患者有权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估;
(2)医疗服务机构应该给予患者实施镇痛治疗;
(3)护士应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定期评估;
(4)让患者懂得有效的镇痛治疗的重要性;
(5)患者可以参与治疗护理的决策;
(6)按需要给予患者常规的临床必要的镇痛药物;
(7)出院时制定护理指导计划。

第8题:

试述护理诊断排序时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
解析:
①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列。按照马斯格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未属足的生理需要问题首先解决。但马斯洛学说并未说明各种生理需要的优先顺序,因此应将对生理功能平衡状态威胁最大的问题排在最前面。②生重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在与治疗、护理原则无冲突时,与服务对象协商,按照服务对象的意愿优先解决其身心需要。③一-般先解决现存问题。(2 分)一般认为现存问题应优先解决,但有时潜在的和需协同处理的问题并非都不足首优问题.有时候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理论知识利临床经验对潜在的问题全面评估。

第9题:

试述肾损伤分类及护理原则。


正确答案: 肾损伤分类:
(1)肾挫伤:肾包膜和肾盂粘膜完整。
(2)肾部分裂伤:肾实质部分破裂,但未累及全层,肾包膜或肾盂粘膜破裂。可有肾周积血,但无尿外渗。
(3)肾全层裂伤:肾实质、肾包膜、肾盂肾盏粘膜均破裂,常有肾周血肿、血尿和尿外渗。
(4)肾蒂损伤:肾蒂可有裂伤或撕脱。
非手术病人护理:
(1)以输液、输血为主,纠正血容量,防止和纠正休克,维持充足的肾灌注量。每小时尿量不低于50mL。(2、)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要求尿转清后继续卧床2周。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体温超过38.5℃警惕继发性大出血。
(4)严密观察尿量。有肉眼血尿者,每4小时留一份尿标本进行动态观察。
(5)观察肾区浸润、肿胀情况,作为判断肾脏病变轻重的参考。
(6)早期应用止血剂、抗生素,并碱化尿液。
(7)常规备血900mL。术后护理:行肾切除者按肾切除术后护理常规处理,肾修补者与非手术相同。

第10题:

试述康复护理的原则和特点。


正确答案: 一般护理以"替代护理"为主,康复护理则更侧重于"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根据不同疾病、功能障碍程度,在康复护理评估后,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残疾病人,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同时鼓励家属参与,以适应新的生活,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