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死想观”?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死想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果我们凡夫也想获得文殊菩萨供养诸佛的无上功德,应该怎么样观想?这种供养与一般的供养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心里观想:“文殊菩萨怎样供养,我也怎样供养。”
这种无上供养的功德相当大。因为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总集,其禅定、智慧、总持力等是无与伦比的,他就算供养一朵花,这种发心和功德一般人也无法相比。我们若能这样观想供养,则可获得与文殊菩萨同等的善根功德。

第2题:

佛塔只是土木堆成的建筑,为什么对它要恭敬?见到佛塔时,心里应该如何观想,行为上应该怎么做?


正确答案: 佛塔是佛意的代表,《绕塔功德经》中说:“若人清净心,供养住世佛,灭后之遗塔,功德无差别。”由此可知,佛塔虽是土木堆成的建筑,然佛在经中亲自授记,对佛塔作供养与供养真正佛之功德无有差别。所以,以后无论见到哪里的佛塔,心里都应观想这是真正的佛陀,应马上摘帽、合掌、转绕、发愿,如是做一次的功德也不可思议。

第3题:

关于议程设置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B、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想什么,却可以影响人们怎么想

C、大众传播能够影响人们怎么想,也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D、大众传播不能影响人们怎么想,也不能影响人们想什么


答案:A

第4题:

请阐述《如意宝珠》的观想方法。它与《大圆满前行》的观想方法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如意宝珠观想方法:在自己前方的虚空中,云雾缭绕或者白云飘浮,观想出一朵白莲花,莲花上有一月轮坐垫,坐垫上有金刚萨垛的单身像:身色洁白,金刚跏趺坐,手持铃杵,以十三种报身服饰严饰全身。这样的金刚萨垛非常庄严,闪闪发光遍布十方,接着全部融入自己,所有众生也都变成金刚萨垛的形象。
《大圆满前行》的观想方法:在自己庸俗的身体上方,观想白色的金刚萨垛,通过念诵百字明,降下甘露而清净自相续。然后金刚萨垛融入自己,自己的身体发光上供下施。最后一切外器世界收摄在内情五部金刚萨垛中,他们也依次化光融入自身,自己最终融入法界,在无缘离戏的境界中安住片刻。当又开始生起分别念时,将一切器情明观为金刚萨垛的妙用。

第5题:

什么是“死想观”?


正确答案: 设想自己已经死了,把自己溶入到死亡之中。这时候想一想,令你牵挂、痛苦的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死想观”是一剂猛药,让你随时归零,过去的事,无论多大,让它过去,不再想。死想观有助于淡化自我,放下自我,最后来到大死一番。

第6题:

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不会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其实谁也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人寿皆由业力感召,善恶业成份不断变化,寿命也不停变化,而算命先生无法测准业力变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点。算命先生的卜算难以成立“现在我们不会死亡”这种观点,其它理由也无法找到。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

第7题:

按照博朵瓦格西的观点,如果想专修一法,观无常则最为重要,这是为什么?请从六个角度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 原因:
一、博朵瓦格西:“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
二、博朵瓦又云:“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人秋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可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
三、博朵瓦格西还说:“观修无常,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可作为精进之缘,最后可人秋生起智慧的助伴。”
四、博朵瓦格西还说:“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最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
五、博朵瓦格西学说;“倘若修行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观,则初始可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可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可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
六、帕单巴尊者也曾说:“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作为步入正法的因,中间可作为精进的鞭子,最终也能获得光明法身。”

第8题:

佛徒食前合十恭敬当作何观想?


正确答案:尽虚空俱是三宝,遍法界无量众生,作如是观,如是供养。

第9题:

没有得到传承能否修上师供仪?要将谁观想成上师?未接受过相应的灌顶,是否不能观想自己化成本尊?而只能观想本尊在自己前面?


正确答案: 严格来说,必须要有无上密灌顶才可以真正观修上师供,如果没有灌顶或者传承也可以念诵仪轨,在寺院中一般没有传承的人都直接观想宗喀巴大师就可以。观想的方位按照仪轨所要求,在面前或者顶上。

第10题:

爱作为宇宙的法则和情色品性是()的观想。

  • A、哲学
  • B、佛学
  • C、理论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