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安忍的功德如此之大,那在遇到他人损害时,能否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促使他也修安忍呢?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既然安忍的功德如此之大,那在遇到他人损害时,能否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促使他也修安忍呢?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认为:“六度要逐一行持方可圆满,布施时不能持戒,持戒时不能修安忍……”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过,行持大乘佛法饶益众生,六度万行不可缺少,佛陀在因地时,所有行为均可摄于六波罗蜜多中。因此,我们听闻佛法、修学佛法、弘扬佛法时,具足六度至关重要,若不具足六度,不一定属于大乘佛法。

第2题:

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A.士可忍,孰不可忍

B.是可忍,孰不可忍

C.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正确答案:D

第4题:

怨敌因我们而堕落受苦,那我们会不会有恶报呢?修行人依靠怨敌的伤害而修安忍,怨敌是否也会因之而得到利益?请详细分析。


正确答案: 他人因损害我们而堕落,原因虽然是由我们的宿业所引发,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没有损害他人的发心,只有以慈愍去修安忍的善法意乐。如是发心是善,正行也是善法,结行也是善法,因此,我们以修安忍的善法功德,绝不会导致堕落地狱的苦果。
虽然我们藉他人的伤害而成就安忍,但这个过程中,是自己发起修行安忍的意乐,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根门而成就善法,个人发心修持善法,其功德也就只是发心修持者本人得到。而他人的伤害,其因是嗔恨烦恼,其行为是损害恶业,其结果也会是恶趣。一切善恶业都是由发心的善恶而决定,如《功德藏》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恶劣的心念行为,导致恶果,善良的心念、行为会导致善果,因果规律便是如此。

第5题:

有些人抱怨:“我本来正在修安忍,但他一直给我制造障碍,总让我生嗔恨心!”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安忍并不是在没有人的环境中,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修。修安忍必须要依靠众生,若没有众生的损害,对谁生起安忍之心?所以如果有人伤害你,这是修安忍最好的机会,千万不能生嗔恨心。

第6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

  • A、士可忍,孰不可忍
  • B、是可忍,孰不可忍
  • C、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正确答案:D

第7题:

请从因的角度、果的角度分别阐述:修安忍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俱舍论》中:欲界之因就是嗔恨和欲贪。倘若断了嗔恨,欲贪也可断除,这样一来,便不用再流转欲界了。若能断除嗔恨,则可永断轮回之根。
从果的角度看,如果对“我”无有执着,把别人的加害视为如幻如梦,一切嗔恨和怀恨就不会生起,今生很快乐,也不会为来世造罪业。死的时候很安详。
(《入行论.安忍品》中有许多窍诀)

第8题: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是指()


正确答案: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第9题:

在寂静的地方修安忍,任何人也不接触,这样会有效果吗?安忍应当怎么修?


正确答案: 虽然这也可以,但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和传承上师们修安忍的方法,并没有说跟任何人都不见,只闭关就可以了。一般而言,仇敌嗔害越强烈,所受的苦恼越厉害,忍辱力才能越增上。翻阅诸佛菩萨与高僧大德们的传记,不依靠怨敌的嗔害而修成安忍的事例,恐怕是没有的。
所以,修安忍必须要出来接触人,面对各种各样的事,在那个过程中,看自己的忍耐力有多强,依靠种种违缘逐渐强化你的忍心,修行境界才会越来越提升。

第10题:

取悦有情、修习安忍,会有哪些殊胜果报?


正确答案: 取悦有情:能在未来成就佛果,今生也可享受美誉等荣耀。
修习安忍:使人得到庄严殊妙的容貌,无有病障的健康身体,美好的名誉,长寿久住和转轮圣王的无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