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持正念的根本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题目
问答题
护持正念的根本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幼儿平时奶奶接,今天有个自称保姆的来接,你怎么做?


答案:
解析:
针对此种情况,我会做如下处理:
第一,与幼儿沟通,询问幼儿奶奶去哪了。
第二,与家长联系,询问“保姆”的具体情况。
第三,开展班级活动,帮助幼儿增强安全意识。

第2题:

护持正念会得到哪两种果?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1)相续中很容易生起随念佛陀的心态。因为从外缘来讲,我们要经常依止上师,上师就是佛的化身;从内缘来讲,我们不能做坏事,不然诸佛以慧眼能无余照见。这种念头实质上就是随念佛。
2)正知也自然地随之而来,有时暂时失坏也能回复。因为如果正念没有了,经常观察三门的正知也会离开;如果有了念念不忘善法的正念,正知也会随时到来。所以,正知和正念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3题:

“你没有做成功的最大的一笔生意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第4题:

在诵经念咒等时,什么样的语言属于绮语?它有什么过失?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别人在念经、诵咒、修法时,如果你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令人散乱的话,就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
大家都非常全神贯注,若有一个人讲话,整个场面就打乱了,所有人的善根也会以此而毁坏。影响别人,对自己特别不好,生生世世会对你的修法起障碍。
特别是在僧众行列中,如果有一个人废话连篇,那全体僧众的善资都会断送在他手中,而且还会损毁施主所积的资粮。
人们爱说各种绮语,这些表面上看,好像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但以智慧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绮语都是贪心或嗔心所引发。而且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萌生了多少烦恼,罪业就会有多大。
在诵经念咒,或念仪轨、课诵期间,最好不要掺杂一些闲话,否则,华智仁波切说:“不管念诵了多少,都不会有什么收获。”
心中发愿不说绮语,并要记得上师的教言:
不管是念诵什么,最好从头到尾念完整,中间不要夹杂绮语。
每天念诵高僧大德、佛经论典中极具加持的偈颂和发愿文。甚至,你若连这种能力也没有,则可以选择特别有功德的心咒,如观音心咒、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等。
作为居士,应尽心尽力地持咒念佛,少说一些无关的绮话。平时要尽量少说废语,多念些经文,多说有利于众生的语言!

第5题:

在观修每一个引导时,如何观察修和安住修?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忘记祈祷和发愿,同时要把其中的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这即是所谓的观察观和安住修。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个引导时,首先应该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修什么样的法都是这样。
平时做得不够,愿如理修持。

第6题:

利益众生有哪两种途径?你觉得各自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利益众生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利益众生,如放生、讲经传法、布施衣食财物等。另一种是间接利益众生,比如吃素、勤进闻思修行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等。

第7题:

简而言之,护持正知正念是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于一切时中,以智慧再三审观身心三门之状态,这就是护持正知正念的要义。

第8题:

你认为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答案:
解析: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 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 最终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 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首先“研读”是备课的必要 前提;其次“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再次“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最后“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第9题:

护持正念的根本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护持正念的根本是依止上师,《札嘎山法》中说:“我们这些初学者,应当像谚语中所说的‘小孩拉着母亲的衣襟’一样,瞬间也不离开上师。”按照《毗奈耶经》的要求,修行人入门之后,最少十年不能离开上师。假如不具足这种因缘,有些大德说,那绝不能离开上师的教言,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用正念来约束自己。

第10题:

修行人的两大事情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智者或为人讲经,或者静处自修行,如同宝石或顶饰,或者住留海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