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遍智有什么特点?

题目
问答题
佛的遍智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与他们相对应的佛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

第2题:

什么是佛法?不学佛有哪些过失?学佛有哪些利益?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1)佛法揭示的是宇宙的人生真相,是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令自他获得暂时的安乐,究竟解脱的妙理。
2)不学佛的人非常可怜,《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不可人无正智,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的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3)学佛所带给我们的,除了快乐,没有别人。在茫茫无边的轮回中,它是唯一的解脱津梁,故智者理应选择佛法。《别译杂阿含经》云:“唯有入佛法……是则归依处。”
4)比如现如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世间灾难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生命脆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瞬间就会失去。这些无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取舍因果,否则,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来的痛苦还会越来越多,不学佛这些道理就很难懂得。

第3题:

密宗的佛相千奇百怪,而不同于显宗,显密佛相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显宗菩萨乘和密宗金刚乘的佛,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佛法认为诸佛之间有三点完全相同,称“三平等”:
(1)诸佛成佛的条件完全相同,即福慧资粮平等;
(2)诸佛断悟境界完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智慧功德的高低之分;
(3)诸佛事业相同,即救度众生的态度和作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慈悲心大小的差别。
以上三点说明诸佛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是,诸佛也有不同个性,如形象、肤色、种姓、性别、名称、专长和成佛的具体道路等等。
显教是密教的基础,密教是显教的高级阶段,显教和密教在总的教义原则上是一致的。显密割裂、重显轻密、重密轻显都是错误的做法,乃智者所不为。
宗喀巴大师说:“显密的差别不在智见,而在方便法门。密法的‘捷径’就捷在修定的许多方便法门上。”
显法需要经过三个无量劫才能完成的大行,密法用数世甚至一世就能完成,是全凭修积资粮和破执断惑的特殊方便法门。因此,宗喀巴大师称密法为“比佛还难得的宝中之宝”,是真正大智慧的表现。
无论显密,归根结底,真正的佛是具有慈悲内核的见性真智。至于佛的形象形态,那完全是一种适应众生心理形态的方便化形,没有一定的模式。

第4题:

密宗佛相具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按无上密义理,密宗佛具有七大特点,称作具七支金刚身。
(1)身具相好支。即密佛身具相好特征,如报身转轮王相有宝冠、耳环、项链、胸佩、手脚镯、宝带等六饰或八饰,珠光宝气、威仪庄严。
(2)拥抱明妃支。即大欲相。人体的气与神和各种阴阳物质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双合现象。道中的慈悲与智慧、幻身与光明心、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等都两两相合,果地的大乐与大智慧都是双合不离的金刚体,象征根、道、果基本规律的佛身也必须是双合金刚体。
(3)大乐支。即在修炼中气入中脉后,产生一种特殊的身心快乐的感受,被称作“大乐”。这种大乐感能抑制意识活动,引发无分别智慧,是无上密法的一个主要方便法门。
(4)性空支。大乐非本具自性和实有之物,是因缘结合所产生之感受。凡缘成之物,都是性空之相,因此大乐本是性空。佛身也是事相缘有,理性本空。
(5)永不断支。凡缘起的一切存在都是有生有灭的有为之法。存在是一种生灭不间断的续流,如流水。但“熄灭”有两种:一种是断灭,如油尽灯灭;一种是非断灭,如人的意识。
意识非永恒的存在,在每一刹那之间都在起着新旧交替、即生即灭、生灭相续不断的变化,但作为缘起的意识的总体不会断灭。众生的肉体是有形的物质组合体,属于断灭之类。虽然肉体断灭,但意识的续流永不断灭,所以才有转世和成佛。
佛的有形色之身体,是与意识为一体的“慧体”,并非物质性肉体,所以永不断灭。这就是佛体的“永不间断支”。
(6)不入寂灭支。即声闻、缘觉之类破除烦恼和业习染,证得其解脱轮回的正果时,便进入寂灭涅槃境,永不返世。但佛却不一样,虽然以智慧利剑彻底斩断了二障,但由于大慈大悲心,不忍遗弃众生,自享寂灭之乐。慧体报身住世,化身生化不息,永无间断。这就是不入寂灭的德性。
(7)慈悲饱满支。佛该断的尽断,该悟的全悟,自身功德无比圆满。
但由于无缘大慈大悲心,即使只有一个有情众生还留在苦海之中,佛的救度的任务就仍未完成,不能安然入寂。就像唯一的幼子掉入火坑时母亲的心情一样,忧心欲焚、爱心似火地永远热爱和同情一切众生,拥抱一切众生。其慈悲爱心的热情永远像十五的月亮一样饱满。这就是佛的慈悲饱满支。
以上七支佛性中,有些和显宗佛是相同的,有些是上密佛独有的。

第5题:

诸佛法身遍满虚空,故并无所住之界限,惟如释迦牟尼佛等过去佛之报身,是否住于色究竟天?


正确答案:佛之报身,有始无终。既云报身无终,则不属过去。所居自有净域,并非局蹐于三界内之究竟天。

第6题:

观音菩萨头上带的帽子有一位佛系什么佛?


正确答案:观音菩萨,乃极乐世界之圣,来游娑婆,接引众生,往生西方,亲觐弥陀。头顶所戴,即是弥陀。

第7题:

佛的法身遍满虚空,是指世尊的,抑或无量无边每尊佛的法身,都是遍满虚空,假若都遍虚空不知怎么样排列法?什么程度人即可见到?


正确答案:佛佛道同,法身皆遍,假若怀疑,举一古人之喻,一灯之光,照耀满室,二灯三灯之光,加之以后,同照满室,各不相碍,再加百千,亦复如之,明乎此喻,疑可解释。法身本属无相,能明心见性者,即可见矣。

第8题:

佛尔哈德法同莫尔法相比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佛尔哈德法的突出优点是在强酸性条件下滴定水中因素离子,弥补了莫尔法不能在强酸下滴定因素离子的不足。

第9题:

一切智与一切种智是同是异?还有妙智慧及真智妙慧,这是总称佛智,或有所分别,请示!


正确答案:知一切法空者,名一切智,是声缘证得者。诸佛道法,菩萨道种智,声缘一切智,皆能照见实相,全备斯智名一切种智,是佛证得者。真智对权智而言。妙智慧及妙慧,不过对智慧之赞叹辞耳,此其区别。

第10题:

佛、菩萨、神明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佛>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他觉知三世一切诸法无常,缘起性空;他已<三觉圆满,万德俱足>,解脱自在,具足福慧,以自证之德,度化一切众生,令离烦恼苦,得涅盘乐。
<菩萨>是指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其修行层次共分为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一但登上妙觉地,也就成就了佛果。就像学生要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的求学阶段,才完成了学业。所以只要发心,以智慧上求菩提,以慈悲下化众生,修波罗蜜行,均可称为菩萨。
<神明>是指对民间有特殊贡献的人,往生后人们为其建庙祭祀。如王爷、城隍爷、仙公、妈祖、灶神、文昌帝君、财神爷。甚至对自然界不了解,产生山神、海神、雷神、电神等,不过他们尚存贪欲、瞋恚、善恶等烦恼,因此未能了生脱死,远离轮回之苦,一旦福德享尽,仍会堕入三恶道,非究竟的皈依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