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出入息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修出入息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要有正知正见的法义闻思基础。
2.了解出入息念的十六胜行。
3.了解四念处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空海师父讲修出入息念时,为什么再次强调闻思的重要性呢?


正确答案: 是因为闻思对修行来讲实在太重要了。
一是为什么佛陀讲: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一定要掌握住,体会、体证到现象界的生灭现象,才能体证到涅槃寂静,这绝对不是以头脑去预设,都是可以实际去修正到的。
二是当你有了正确的闻思修之后,只要经过几次的禅修训练是可以见法的,所谓的见法、断结、证果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只要正确的闻思,就会有正确的修行,就能够掌握到止观双运,处处都可以见法。
四是每次闻法,然后在历缘对境时,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随时把法应用上来,那你每一天都在修,甚至是每一刹那都在修啊!

第2题:

修出入息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要有正知正见的法义闻思基础。
2.了解出入息念的十六胜行。
3.了解四念处的内容。

第3题:

修出入息念,怎样让止与观配合?


正确答案: 通过观察呼吸的进出,让心澄静下来达到止,进一步去观呼吸的生灭变化,因为呼吸本身是一个法流。

第4题:

出入息念的十六阶前一到十二阶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是修止的过程,是让心越来越敏感锐利,就像磨刀,磨得锋利。这些都是做准备工作,是手段。

第5题:

在修出入息法时为什么要应用七觉支?


正确答案: 七觉支是在调整修行过程中的松紧与缓急,是对症治疗的药,你是在用功修行,但因为松紧拿捏与掌握,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自己不一定能够觉察到,这时候善知识会协助你怎么运用七觉支,把松紧度调整到合适的中道上来,进行止观双运,所以应用七觉支它是一个重要的对治与调整。

第6题:

修出入息法胸闷、呼吸急促时该怎么办?


正确答案: 要马上检查一下,你的心是绷得很紧,要立即放松,这时随时觉察到,就随时放松,只要有胸闷的现象,就说明你在用意念操控,干扰呼吸。修行的要领就是放松,当你慢慢掌握到放松的要领,就很自然进入宁静状态。

第7题:

修密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先决条件?


正确答案: 大乘显乘和密乘是大乘佛教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显法是基础,密法是上层建筑。所谓“无显不入门,无密不成佛”就充分说明了显密二法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密法之所以被称作“快速成就法”,在于不仅密法本身具有许多殊胜方便修法,而且对修学者的智慧、品行、素质要求很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藏传佛教界有一句俗话说:“法的层次高,要靠人的层次高。”
学修密法首先必须具备三个先决条件:
(1)必须信仰佛法,诚心皈依三宝。若不具备这一条,是教外之人,连显教之门都未入,哪里有进入密教门的资格!
(2)必须具备显教的学修基础。否则,学密如空中楼阁。显教的学修基础就是阿底峡《道灯论》和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略)论》中指示的三士道修法。如无学习菩提道全部内容的机会,最低限度要学修出世心、菩提心、性空见等佛法三根本。必须在充分认识人身无常,世间充满弊病,业报不爽等中、下士必修法的基础上激发出世心和慈悲心,修舍、戒等般若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学修缘起性空大智慧,打好坚实的显教基础。
(3)学修密法前必须经过合格的灌顶。“灌顶”一词所代表的含义是授权、传法。传法包括传菩萨戒和密宗戒、传授修炼程序和具体方法等。“合格”指合格的灌顶上师和合格的法脉传承、合格的灌顶程序仪式等等。在得到合格灌顶的基础上,严守戒律,在上师的指导下,严格依法修持,才能获得世间和超世间法成就。
现在学密者多如牛毛,得成就者少若晨星,其原因就是不重视、不具备上述条件,一味地好高骛远所造成的。法不骗人,但对人自骗和人骗人的问题不能不认真对待。

第8题:

修出入息念的要领是什么?


正确答案: 让呼吸自然的进出,把觉知放在当下,放在出息或入息上,清清楚楚,如实观察就好。不要用自我意识去掌控呼吸,不要引导,放松、自然。从粗呼吸转到细呼吸,身心随之宁静下来。

第9题:

修出入息有何成果?


正确答案: 可修止、可修观,也可以止观双运,达到断结、证果。

第10题:

修四念处为什么要有出入息法的配合?


正确答案: 身念处阶段,在动态方面都要清楚明觉。如果在禅修处于静态的时候,要深入到更微细,更深入到宁静的状态,出入息法方面可以带领你进入到比较深的定,比较深的明觉都可以开发出来。所以,四念处方面一样要有前面出入息念的基础。如果修四念处,没有出入息法,进入比较深的方面,你的观察还是很粗糙,因为出入息是要将心的明觉度带入到更高层次,更微细的明觉。